暝色复已夕,雨声全未疏
出处:《七月三日雨不止后一日作》
宋 · 张元干
暝色复已夕,雨声全未疏。
掩关颇嗜卧,篝灯空照书。
点滴闻瓦沟,决溜鸣阶渠。
试作华屋想,未减严城居。
大江汹波浪,旷野风号呼。
那知三家村,有此一腐儒。
是身在宇宙,何适非蘧庐。
陵谷傥迁变,楼观皆空虚。
安心无秘法,绝念忘畏途。
生死尚可处,此境固有馀。
掩关颇嗜卧,篝灯空照书。
点滴闻瓦沟,决溜鸣阶渠。
试作华屋想,未减严城居。
大江汹波浪,旷野风号呼。
那知三家村,有此一腐儒。
是身在宇宙,何适非蘧庐。
陵谷傥迁变,楼观皆空虚。
安心无秘法,绝念忘畏途。
生死尚可处,此境固有馀。
拼音版原文
翻译
夜幕再次降临,雨声依然密集。我关上门,喜欢静卧,只有灯火照亮书卷。
雨点滴滴答答打在瓦沟,水流从台阶的水槽中潺潺流下。
试图想象华丽的房屋,但内心对简朴生活并无减少。
大江上波涛汹涌,野外风声凄厉呼啸。
谁能想到在这三家村,会有这样一个穷酸的读书人。
身处这广袤宇宙,何处不是暂居之所。
山河或许会变迁,楼阁终将成空。
无需寻找安心之法,抛却忧虑,忘记畏惧。
面对生死还能坦然,这样的境地仍有所得。
注释
暝色:夜晚的暗淡色彩。复:再次。
疏:稀疏。
掩关:关闭门户。
篝灯:手持火把或油灯。
瓦沟:屋顶上的排水沟。
决溜:水流急泻。
华屋:华丽的房屋。
严城:戒备森严的城市。
旷野:空旷的野外。
腐儒:穷困的读书人。
蘧庐:寓所,暂居之处。
陵谷:山陵和山谷,比喻世事变迁。
楼观:楼台亭阁。
秘法:神秘的法门。
绝念:断绝杂念。
畏途:畏惧的道路,指人生困境。
生死:生与死。
馀:剩余,余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深宁静的夜晚景象,诗人在屋内听着雨声,点滴答响于瓦沟和阶渠之间,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同时,通过对比华屋与严城居,表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超脱。
"那知三家村,有此一腐儒" 这句话表明诗人虽身处尘嚣,但心灵独立,不为外界所动摇。"陵谷傥迁变,楼观皆空虚"则是说外在环境的变化对诗人的内心世界没有影响,因为他的内心已经达到了一种宁静和空明的状态。
最后两句 "安心无秘法,绝念忘畏途" 表达了诗人通过内心修养而达到一种超然的心境,不再被世俗烦恼所困扰。全诗流露出一种高洁脱俗、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境界,是宋代文人特有的风雅与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