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黳玉重,百两紫金轻
出处:《寄拄杖上王使君》
唐 · 贯休
拄杖邻僧与,殊常不可名。
一条黳玉重,百两紫金轻。
有乳盘春力,无心合道情。
惟宜高处著,将寄谢宣城。
一条黳玉重,百两紫金轻。
有乳盘春力,无心合道情。
惟宜高处著,将寄谢宣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杖:手杖,古人出行或行走时常用的辅助工具。邻僧:住在附近的僧人。
殊常:非常,不同寻常。
黳玉:乌黑的玉,形容杖子颜色深沉。
百两紫金:极言贵重,比喻杖子的价值。
乳盘春力:可能指杖子上雕刻的春天景象,象征生机。
无心合道情:心境淡泊,无意追求道义。
宣城:古代地名,这里代指远方的朋友。
翻译
我倚着邻居僧人的手杖,这种感觉难以用言语形容。这根杖子沉如乌黑的美玉,价值胜过百两紫色的黄金。
杖头仿佛蕴含着春天的力量,而我心境淡然,不求入道。
它最适合放置在高处,我要将它寄给远方的宣城朋友。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即贯休)创作的《寄拄杖上王使君》。诗中通过对比手中的拄杖与僧人的关系,以及拄杖的材质和重量,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名利的看法以及心境。
“拄杖邻僧与,殊常不可名。”这里描绘了诗人与僧人相处的情景,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难以言说的关系状态。
“一条黳玉重,百两紫金轻。”这两句通过对比拄杖的材料(黳玉)和重量,以及用来装饰的紫金之轻,暗示了诗人对于物质价值观的反思。黳玉虽重,却胜过华丽但轻佻的紫金,这象征着内涵深厚胜于表面的浮华。
“有乳盘春力,无心合道情。”这里提到乳盘(可能是指春天植物的生长)和春天的活力,然而诗人却无心去关联这些自然之美与道家的情感。这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不再沉浸于世俗的情感,而是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心灵状态。
“惟宜高处著,将寄谢宣城。”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将拄杖置于高处,并且想要将这份情谊送给远方的朋友谢宣城。这不仅是一种物品的转赠,更是心意的传递,体现出诗人对于友情和精神寄托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拄杖这一物件,展现了诗人的思想世界以及他对世间名利、自然美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