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大道无町畦,万类时并育全文

大道无町畦,万类时并育

大道无町畦,万类时并育
苟非日相啮,焉在伤局促。
余岂工宦人,逝当返空谷。
嗟此尧汤世,三岁谷不熟。
所患已剥肤,岂惟仅蒿目。
矫矫耿寿昌,常平初见属。
涣汗今大号,屯膏古明勖。
窃因有氏言,君以百姓足。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名为《耿大夫入为司徒领太仓事时余方上书乞骸赋此赠别(其二)》。全诗通过对比大道与万类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表达了对耿大夫入朝为官的赞赏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首句“大道无町畦,万类时并育”描绘了理想中的和谐社会景象,大道上没有界限,各种生物都能适时生长繁衍,象征着理想的治理状态。接着,“苟非日相啮,焉在伤局促”则指出在实际中,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协调,不同群体之间可能会产生冲突,导致资源分配不均,生活困顿。

“余岂工宦人,逝当返空谷”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的疏离感,暗示自己可能不会长久地置身于官场之中,而是倾向于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嗟此尧汤世,三岁谷不熟”则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担忧,即使在像尧、汤这样的贤明君主治理下,三年内粮食仍然歉收,反映了严重的饥荒问题。

“所患已剥肤,岂惟仅蒿目”进一步强调了民生之忧,不仅仅是表面的饥饿,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民众的基本生存条件是否得到保障。接下来,“矫矫耿寿昌,常平初见属”赞扬了耿大夫的才干和作为,他在担任司徒和管理太仓事务时,展现了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涣汗今大号,屯膏古明勖”提到耿大夫的政绩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的努力如同甘露滋润了干涸的土地,激励后人效仿。最后,“窃因有氏言,君以百姓足”表达了诗人对耿大夫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的认同,希望他能继续以百姓的福祉为先,实现国家的繁荣稳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世贞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他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通过赞美耿大夫的政绩,诗人表达了对贤能官员的期待,以及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