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瑶台雪满衾,不知身在黄芦渚
出处:《鹦鹉洲阻风》
明 · 史谨
南风乍休北风起,船头浪花洒船尾。
梦断瑶台雪满衾,不知身在黄芦渚。
自起推篷望南北,波浪蹴天云墨色。
汀鹭沙鸥四散飞,饥肠何处求鲜食。
却怪扁舟两渔叟,轻忽风波重糊口。
身委蛟龙悔已迟,得鱼竟不思回首。
洲上人家昼掩扃,老树怒挟秋涛声。
祢生之骨已化土,千载空遗鹦鹉名。
梦断瑶台雪满衾,不知身在黄芦渚。
自起推篷望南北,波浪蹴天云墨色。
汀鹭沙鸥四散飞,饥肠何处求鲜食。
却怪扁舟两渔叟,轻忽风波重糊口。
身委蛟龙悔已迟,得鱼竟不思回首。
洲上人家昼掩扃,老树怒挟秋涛声。
祢生之骨已化土,千载空遗鹦鹉名。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史谨的《鹦鹉洲阻风》描绘了诗人乘船遭遇风浪,滞留鹦鹉洲的情景。首句“南风乍休北风起,船头浪花洒船尾”生动展现了天气突变,船行受阻的画面,浪花四溅,暗示出航行的艰难。接下来,“梦断瑶台雪满衾,不知身在黄芦渚”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孤独。
“自起推篷望南北,波浪蹴天云墨色”进一步描绘了视野所及的恶劣天气,乌云压顶,天地间一片阴沉。诗人关注着鸥鹭的动态,“汀鹭沙鸥四散飞,饥肠何处求鲜食”,寓言自己身处困境,不知出路何在。
“却怪扁舟两渔叟,轻忽风波重糊口”批评了两位渔夫只顾眼前生计,对风浪的危险不够警觉。最后,“身委蛟龙悔已迟,得鱼竟不思回首”以蛟龙比喻风浪,表达出诗人对自己陷入困境的懊悔,以及对安全的渴望。
结尾两句“洲上人家昼掩扃,老树怒挟秋涛声”则转向洲上的景象,以老树的秋涛声衬托出环境的荒凉,以及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祢生之骨已化土,千载空遗鹦鹉名”借祢衡的典故,感叹时光流逝,英雄已逝,只剩下鹦鹉洲的名字流传下来,暗含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环境的险恶,融入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