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学对治思苦处,偏将死苦教人间
出处:《寄昙嵩寂三上人》
唐 · 元稹
长学对治思苦处,偏将死苦教人间。
今因为说无生死,无可对治心更闲。
今因为说无生死,无可对治心更闲。
注释
长学:长时间的学习。对治:应对和解决。
思苦处:思考痛苦的地方或时刻。
偏将:反而。
死苦:生死的痛苦。
今因:现在因为。
说无生死:讲述没有生死界限的真理。
无可对治:没有需要解决的苦恼。
心更闲:心境更加宁静悠闲。
翻译
长久以来学习面对苦恼的对策,偏偏强调生死之苦教导世人。现今说明无生无死的真谛,无需应对后心境更加悠然。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佛学思想的理解和感悟。开篇“长学对治思苦处,偏将死苦教人间”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思考,对治愈心灵痛苦有所领悟,同时也意识到死亡是普遍存在的人间苦难,并试图以此来教育世人。这里的“对治”指的是通过修行或佛法来治疗内心的烦恼和痛苦,而“偏将死苦教人间”则显示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试图借此唤醒人们。
接下来的“今因为说无生死,无可对治心更闲”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烦恼的心境。诗人在这里传达了佛学中的一种思想,即当一个人真正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无常、没有生与死的区别时,他的心灵就能达到一种更为平和、宁静的状态。这两句强调的是,通过这种深刻的理解,可以使心灵更加宁静,不再被世间的烦恼所困扰。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佛学思想的精妙把握,也反映出他个人对于生命、死亡和心灵平静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