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版原文
千斤黑牸将黄犊,八岁山童手坚竹。
呵牛行前童御之,坤艮为谦直初六。
夷山入地山已库,微阴更在山之麓。
观爻玩象谦复谦,不待占辞意先足。
姬公作繇更何言,利用直堪航四渎。
虽然用著体未明,后学相寻谁与告。
拳拳鲁叟重抽关,此路欲此须自牧。
有如子稚母更柔,弭耳阿童惟所逐。
晓随鞭影上罔峦,暮载歌声返茅屋。
不知身大童子小,但觉气和情性熟。
王郎于我丈人行,少秉谦爻晚尤笃。
自称身是牧牛人,不向天家请官粟。
书来蜀道告我言,牧事年来有条目。
成时直到东家矩,造端先自西邻牿。
邪闲诚存定章程,右確龙潜防反覆。
已将四语了卿法,更用一言从我卜。
我生冉冉向无闻,此事駸駸下乔木。
三年道路寡师友,万里奔驰妨诵读。
角羁闻道老无成,此语最悲那可复。
急须水落下夔门,走向牧斋听一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牧童的生活场景,以寄题荆南王君的行牧斋为背景。诗人通过“千斤黑牸”与“八岁山童”的对比,展现出农耕生活中的力量与纯真。"呵牛行前童御之",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牧童驾驭牛群的情景,象征着谦逊与勤劳。接着,诗人借用《易经》中的“坤艮为谦直初六”,寓言般地阐述了谦虚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夷山”、“微阴”等自然景象,暗示着生活的起伏与变化,而“观爻玩象谦复谦”则表达了对王君持守谦逊品格的赞赏。诗人感叹姬公的卦象已经足够明确,但仍提醒王君要亲自实践,自我引导。
接下来,诗人以母子关系比喻,强调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王君对谦逊之道的深入理解和实践。他自比为牧童,不求官禄,只愿遵循自己的原则。王君的牧事井然有序,从驯牛到制定规则,都显示出他的智慧和决心。
诗人感慨自己在追求学问的道路上缺乏师友指导,而王君的成就让他感到羡慕。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王君的敬仰,希望能在他的牧斋聆听教诲,如同急流勇进般寻求知识的提升。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牧童生活为线索,寓言深刻,赞美了谦逊、实践和自我教育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知识追求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