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谓光阴还属我,如何造物亦欺人
出处:《病间偶成》
明 · 王鏊
悲风急景穷阴日,布帐匡床卧病身。
岂谓光阴还属我,如何造物亦欺人。
往来礼断翻为适,宠辱心忘不厌贫。
闻说伯恭还进学,病中真可养心神。
岂谓光阴还属我,如何造物亦欺人。
往来礼断翻为适,宠辱心忘不厌贫。
闻说伯恭还进学,病中真可养心神。
鉴赏
这首诗名为《病间偶成》,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病榻上的孤独与感慨,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首句“悲风急景穷阴日”,以“悲风”、“急景”、“穷阴”三个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紧迫的氛围,暗示了诗人正处于病痛之中,面对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下来,“布帐匡床卧病身”一句,具体描绘了病中的场景,诗人独自躺在病床上,周围只有薄薄的布帐遮挡,与外界隔绝,突显出内心的孤寂与无助。
“岂谓光阴还属我,如何造物亦欺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与命运的无奈与质疑。在病痛中,诗人似乎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被无情地剥夺,而自然(造物)似乎也在捉弄他,让他在最需要健康与活力的时候遭受病痛的折磨。
“往来礼断翻为适,宠辱心忘不厌贫。”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在病痛中,日常的礼节与外在的荣辱似乎都变得无关紧要,诗人的心灵得以从世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更加专注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即使生活贫困也并不感到厌烦。
最后,“闻说伯恭还进学,病中真可养心神。”这一句通过提及他人(伯恭)仍在勤奋学习,反衬出自己在病中的心境,虽然身体病弱,但心灵却得到了滋养与成长。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病痛时的复杂心情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