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帆过采石,孤屿望仙楼
出处:《大风过采石泊舟时自慰》
明 · 卢龙云
放舶春流驶,烟波却自愁。
半帆过采石,孤屿望仙楼。
水阔鱼龙宅,天空雁鹜洲。
长风吹不尽,薄暮喜维舟。
半帆过采石,孤屿望仙楼。
水阔鱼龙宅,天空雁鹜洲。
长风吹不尽,薄暮喜维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采石矶泊舟时所见之景,以及内心的感受。首句“放舶春流驶”,春日里江水流淌,船只顺流而下,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江景图。然而,“烟波却自愁”一句,笔锋一转,将诗人的情绪引入,似乎在说,即便是在如此美好的春日景色中,诗人的心中仍有一丝愁绪,这愁绪与烟波相映成趣。
接着,“半帆过采石,孤屿望仙楼”两句,诗人通过具体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情绪。半帆船经过采石矶,孤零零的小岛遥望着仙楼,这些意象都充满了淡淡的忧郁和孤独感。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载体,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深藏不露的哀愁。
“水阔鱼龙宅,天空雁鹜洲”两句,诗人将目光从水面转向天空,描绘了一幅辽阔的自然画卷。水面上,鱼龙自在游弋,天空中,雁鹜翱翔,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的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也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最后,“长风吹不尽,薄暮喜维舟”两句,是全诗情感的高潮。长风虽大,却无法吹散诗人内心的愁绪,直到薄暮时分,诗人终于找到了停泊的港湾,心中涌起了一丝喜悦。这一转折,既是对前面愁绪的释然,也是对生活的一种乐观态度的体现。诗人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变化,表达了自己面对困难和孤独时,依然能够找到心灵的归宿和安慰。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体验,既有对美好景色的欣赏,也有对内心愁绪的抒发,最终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