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世间无近远,定里遍曾过全文

世间无近远,定里遍曾过

出处:《赠隐公
唐 · 耿湋
世间无近远,定里遍曾过
东海经长在,南朝寺最多。
暮年聊化俗,初地即摧魔。
今日忘尘虑,看心义若何。

注释

世间:人间。
近远:距离远近。
定里:佛道修行之地。
遍曾过:都已经经历过。
东海:指中国东部海域,象征永恒。
经长在:一直存在。
南朝:古代中国的一个历史时期。
寺最多:寺庙数量多。
暮年:晚年。
聊化俗:姑且融入世俗生活。
初地:初次修行的地方。
摧魔:降伏恶魔,比喻克服困难。
今日:现在。
忘尘虑:忘记世俗忧虑。
看心:审视内心。
义若何:佛法的道理怎么样。

翻译

人世间无论远近,佛道中都已遍历过。
东海自古以来始终存在,而南朝的寺庙最为众多。
晚年我姑且融入世俗,初次修行之地便能降伏恶魔。
今日我已忘却尘世烦恼,审视内心,佛法的深意如何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耿湋所作,名为《赠隐公》。诗中通过对世间远近、古今变化的描述,以及个人暮年向往超脱尘俗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对于精神寄托和心灵自由的追求。

首句“世间无近远,定里遍曾过”表明诗人已经阅历广泛,无论远近之地都有所涉猎,这里的“定里”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方或者是虚拟的居所,“遍曾过”则显示了诗人对这个世界的经历和认识。

接下来的“东海经长在,南朝寺最多”描绘了一幅广阔的历史与空间画卷。“东海”常被用来象征远大和辽阔,而“南朝寺最多”则是对中国古代佛教盛行时期的一种写实,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深刻体验。

至于“暮年聊化俗,初地即摧魔”,则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超脱精神。这里的“暮年”指的是晚年,“化俗”意味着要转变世间的习俗和观念,而“摧魔”则是佛教术语,意为摧毁烦恼,消除邪恶之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物欲和精神束缚的摆脱,以及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最后,“今日忘尘虑,看心义若何”则是在询问自己,在今朝放下尘世的忧虑之后,那份心中的道义又是如何?这里的“看心义”暗示了诗人对于内在修养和精神境界的自我审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间空间的流转、历史文化的沉淀,以及个人超脱尘俗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