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黄金本假借,观人自失真全文

黄金本假借,观人自失真

出处:《观补官
明 · 沈周
冠冕耀通衢,罗绮照芳春。
珂马等列侯,洋洋意气新。
观者叹且信,黄金能贵人。
黄金本假借,观人自失真
穷闾处约子,读书苦长勤。
书声振悲风,莫次甑中尘。
敝褐三十年,一绂难贲身。
问子何事此,好义已忘贫。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观补官》描绘了一幅官场景象,通过补官者的华丽装扮和围观人群的反应,揭示了金钱对人的影响以及真正的价值所在。首句“冠冕耀通衢,罗绮照芳春”形象地展现了补官者穿着华贵,如同明星般引人注目,春日的气息更增添了其光彩。接下来的“珂马等列侯,洋洋意气新”进一步描绘了补官者得意洋洋的神态,仿佛与列侯无异。

然而,诗人并未止于表面的赞美,而是通过“观者叹且信,黄金能贵人”表达了围观者对金钱力量的惊叹,同时也暗示了金钱并不能真正衡量人的价值。接着,“黄金本假借,观人自失真”点出黄金虽贵,但并不能代表真实的品格和道德。对比之下,诗人赞赏那些出身贫寒却勤奋好学的人,如“穷闾处约子,读书苦长勤”,他们的书声虽然微弱,却比富贵中的浮华更为珍贵。

最后两句“敝褐三十年,一绂难贲身”表达了贫穷的生活状态,即使三十年朴素生活,也无法仅凭官服提升身份。诗人以设问的方式问道:“问子何事此,好义已忘贫”,询问补官者为何投身此境,是因为追求正义而忘却了贫贱,这是对高尚品德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补官场景,寓言式地探讨了财富与道德的关系,赞扬了坚守道义、不为物质所动的精神品质。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