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我景慕久,愿见亦良勤
出处:《和陶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韵寄朱元晦》
宋 · 吴芾
我爱朱夫子,处世无戚欣。
渊明不可见,幸哉有斯人。
奈何不苟合,进用苦无因。
夫子于此道,妙处固已臻。
尚欲传后学,使闻所不闻。
顾我景慕久,愿见亦良勤。
第恨隔千里,无由往卜邻。
安得缩地杖,一到建溪滨。
渊明不可见,幸哉有斯人。
奈何不苟合,进用苦无因。
夫子于此道,妙处固已臻。
尚欲传后学,使闻所不闻。
顾我景慕久,愿见亦良勤。
第恨隔千里,无由往卜邻。
安得缩地杖,一到建溪滨。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戚欣:忧喜、悲喜。渊明: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苟合:随便迎合。
进用:晋升或被任用。
固已臻:已经达到极高的境界。
后学:后辈学生。
卜邻:结为邻居。
缩地杖:传说中的神奇法杖,能瞬间移动。
翻译
我深深地爱着朱夫子,他处世不悲不喜。陶渊明那样的人无法再见,但幸好有这样的人存在。
为何不能随便迎合,升迁的机会总是难以寻觅。
朱夫子在这条道路上,已经达到了高妙的境地。
他还想把他的学问传授给后辈,让他们听到前所未闻的知识。
我长久以来对他仰慕不已,希望能见到他也是我真诚的愿望。
只可惜相隔千里,无法成为近邻。
如何能得到一根能缩地的杖,让我立刻到达建溪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名为《和陶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韵寄朱元晦》。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朱夫子”怀有深厚的情感,并赞美其品德高尚,能够在世间保持乐观而无忧虑。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能与之交往的愿望,却因为距离遥远而感到遗憾。
诗中的“渊明不可见”可能指的是朱夫子虽然才华横溢,但却不为世人所知,故作者感叹其幸运能有机会识此君子。至于“奈何不苟合,进用苦无因”,则表达了诗人对朱夫子的赏识和推崇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遗憾,因为他们之间缺乏共同的交集或机缘。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夫子于此道,妙处固已臻”更是肯定了朱夫子的学问和修养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诗人希望能将这种精神传承给后来的人,使更多人能够了解到朱夫子的美德。
最后,“顾我景慕久,愿见亦良勤”表明了诗人对朱夫子的敬仰之情和迫切的渴望,想要亲眼目睹朱夫子。然而,由于“第恨隔千里,无由往卜邻”,这种愿望因为距离遥远而难以实现。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朱夫子的崇敬之情,也透露了一种深切的友情和知识分子的相互欣赏。通过诗人细腻的情感表达,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之间那种超越时空的精神交流和美好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