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横溢陵阿,馀波犹怒吼
出处:《蔡州三首 其二》
宋 · 孔武仲
狂霖出群山,夜半击堤口。
水横溢陵阿,馀波犹怒吼。
东村五百户,一塌如摧朽。
硉兀声如雷,牛马不及走。
壮者上枝柯,幼子浮罂缶。
惊逐吞天澜,儿犹闯其母。
旁人避形迹,睨视谁敢救。
冻馁何足言,馀生岂能久。
人云淮西水,如此昔未有。
我生真厄穷,出与此灾偶。
晨兴得枯槎,泛若上牛斗。
独济恐难安,人危敢援手。
水横溢陵阿,馀波犹怒吼。
东村五百户,一塌如摧朽。
硉兀声如雷,牛马不及走。
壮者上枝柯,幼子浮罂缶。
惊逐吞天澜,儿犹闯其母。
旁人避形迹,睨视谁敢救。
冻馁何足言,馀生岂能久。
人云淮西水,如此昔未有。
我生真厄穷,出与此灾偶。
晨兴得枯槎,泛若上牛斗。
独济恐难安,人危敢援手。
注释
狂霖:猛烈的暴雨。陵阿:丘陵。
一塌如摧朽:全部崩溃如同朽木。
硉兀:形容声音宏大。
罂缶:瓦罐。
吞天澜:吞没天空的大浪。
避形迹:隐藏身形。
冻馁:寒冷饥饿。
淮西:地名,淮河西部。
厄穷:困厄贫穷。
枯槎:枯木。
牛斗:星宿名,比喻广阔的水域。
翻译
暴雨从群山间涌出,半夜冲击着河堤口。洪水漫过丘陵,余波仍然怒吼不止。
东村那五百户人家,瞬间如同被摧毁的朽木。
洪水声势如雷,连牛马都难以逃脱。
强壮的人攀爬树枝,小孩们乘着瓦罐漂流。
他们惊慌地追逐洪流,孩子甚至冲向母亲。
旁观者躲避,不敢上前救援。
寒冷饥饿无需多言,剩下的生命还能维持多久呢。
人们都说淮西的水灾,前所未见如此严重。
我的一生真是困厄,恰巧遭遇这场灾难。
清晨起来发现一根枯木,只能像牛斗一样漂浮。
独自一人渡过恐怕难保安全,他人身处危险,我怎敢不伸出援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带来的灾难场景,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人类在面前的无力感。诗人以激烈的笔触勾勒出狂风暴雨、山洪爆发的情景,以及洪水带给村庄和人民的毁灭性打击。
"狂霖出群山,夜半击堤口" 描述了突如其来的大雨如何在深夜中猛烈地冲击着河堤,显示出自然力量的不可抗力。紧接着的"水横溢陵阿,馀波犹怒吼" 强调了洪水的狂暴与破坏性,它不仅淹没了田野,还连绵不断地发出咆哮声。
"东村五百户,一塌如摧朽" 描写了洪水对村庄造成的毁灭,整个村庄在一夜之间化为废墟。"硉兀声如雷,牛马不及走" 则形象地描绘出灾难来临时的恐慌与混乱,即便是速度较快的牛马也来不及逃脱。
接下来的几句 "壮者上枝柯,幼子浮罂缶。惊逐吞天澜,儿犹闯其母" 描写了人们在灾难中的无助与恐慌,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无法保障。
"旁人避形迹,睨视谁敢救" 显示出周围的人们都躲藏起来,没有人敢于冒险去救援。紧接着的 "冻馁何足言,馀生岂能久" 则表达了对于灾后重建的无奈与悲观。
最后几句 "人云淮西水,此昔未有。我生真厄穷,出与此灾偶。晨兴得枯槎,泛若上牛斗" 表示诗人对这场灾害的历史罕见性有深刻感受,并且认为自己的出生与这样的灾难不期而遇,是命运多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绘,传达了对于生命无常和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