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从此路嫁他方,还从此路归故乡
出处:《归宁妇归》
明 · 周是修
门前石桥路,东去何悠长。
妾从此路嫁他方,还从此路归故乡。
朅来别郎五六月,朝夕不离慈母傍。
月满西堂夜未央,乌啼金井梧桐黄。
此时与郎惜景光,独守罗帏愁断肠。
忽向楼前听嘶马,报郎迎妾将同行。
慈母许辞亲为妆,膏车秣马当晨霜。
母恩亦如郎爱厚,妾心怀母若怀郎。
但愿母寿郎安康,岁岁与郎登母堂。
妾从此路嫁他方,还从此路归故乡。
朅来别郎五六月,朝夕不离慈母傍。
月满西堂夜未央,乌啼金井梧桐黄。
此时与郎惜景光,独守罗帏愁断肠。
忽向楼前听嘶马,报郎迎妾将同行。
慈母许辞亲为妆,膏车秣马当晨霜。
母恩亦如郎爱厚,妾心怀母若怀郎。
但愿母寿郎安康,岁岁与郎登母堂。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周是修的《归宁妇归》描绘了一位女子归家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她对家乡、亲人和爱情的深深眷恋。首句“门前石桥路,东去何悠长”以景起兴,暗示了道路的漫长和归家心情的迫切。女子从这条路上出嫁,又从这里返回,体现了人生的转折和情感的纽带。
“朅来别郎五六月,朝夕不离慈母傍”表达了女子离开丈夫后对母亲的依赖,以及与母亲朝夕相处的深情。夜晚,“月满西堂夜未央,乌啼金井梧桐黄”,环境的静谧与乌鸦的叫声形成对比,烘托出女子内心的孤独与期待。
“此时与郎惜景光,独守罗帏愁断肠”表达了女子对与丈夫共度美好时光的渴望,以及独守闺房的愁绪。听到马嘶声,得知丈夫前来迎接,女子心中充满惊喜,母爱与爱情交织,感人至深。
“慈母许辞亲为妆,膏车秣马当晨霜”描绘了母亲的无私付出,为了女儿的幸福,不顾严寒准备迎接。最后两句“但愿母寿郎安康,岁岁与郎登母堂”,表达了女子最深的愿望:希望母亲长寿,丈夫健康,每年都能与丈夫一起回娘家尽孝,体现出浓厚的家庭亲情和夫妻间的深情厚意。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