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为我魂,山川为我尸
出处:《哀小乙 其五》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天地独不变,未足释我疑。
所疑天与地,生死亦潜移。
人生时苦短,古今渺无涯。
昧哉漆园叟,无生尔何知。
旁观似甚明,自逝夫谁欺?日月为我魂,山川为我尸。
中有吊古者,悲歌复在斯。
造物无所爱,万形纷奔驰。
死状竟何如,试为吾言之。
所疑天与地,生死亦潜移。
人生时苦短,古今渺无涯。
昧哉漆园叟,无生尔何知。
旁观似甚明,自逝夫谁欺?日月为我魂,山川为我尸。
中有吊古者,悲歌复在斯。
造物无所爱,万形纷奔驰。
死状竟何如,试为吾言之。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近现代初的郑孝胥所作,名为《哀小乙(其五)》。诗人通过对天地、生死、人生和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宇宙冷漠的深刻思考。
首句“天地独不变”揭示了诗人对于永恒不变的天地自然的疑问,他质疑这种不变是否足以解答他对生死变迁的困惑。接着,“生死亦潜移”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生死的不可逆性,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人生时苦短,古今渺无涯”进一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历史长河的感慨,认为人的存在在这广阔的时空背景下显得微不足道。诗人批评道:“昧哉漆园叟,无生尔何知”,暗指庄子虽主张无生,但对生命的体验和理解仍有局限。
“旁观似甚明,自逝夫谁欺?”诗人反思,即使旁观者看似明白生死道理,但当自己面临死亡时,又有谁能欺骗自己逃避这一事实呢?他将日月比喻为自己的灵魂,山川为自己的肉体,形象地表达出对生命的执着。
最后,诗人感叹造物主对万物并无偏爱,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中奔忙。“死状竟何如,试为吾言之”直接向读者提问,试图寻求对死亡本质的解答,体现出对生命终极问题的深深思索。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个人的生死体验,探讨了宇宙、生命和死亡的哲学议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