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移未改命,历在终履端
皇祖称义旗,三灵皆获安。
圣期将申锡,王业成艰难。
盗移未改命,历在终履端。
彼汾惟帝乡,雄都信郁盘。
一月朔巡狩,群后陪清銮。
霸迹在沛庭,旧仪睹汉官。
唐风思何深?舜典敷更宽。
户蒙枌榆复,邑争牛酒欢。
缅惟剪商后,岂独微禹叹。
三后既在天,万年斯不刊。
尊祖实我皇,天文皆仰观。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唐玄宗在位时期的辉煌景象,反映了皇帝的威仪和国家的安定。开篇“隋季失天策”指的是隋末乱世,接着“万方罹凶残”形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然而,在“皇祖称义旗”一句中,诗人提到唐朝的建立,皇帝高举正义的旗帜,三灵(天、地、人)得以安宁。
“圣期将申锡”预示着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国家大业正在艰难中成长。尽管“盗移未改命”表明仍有不稳定因素,但诗人坚信这些困难终将过去。“历在终履端”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慨。
“彼汾惟帝乡,雄都信郁盘”中,“帝乡”指的是皇帝的祖先之地,即唐朝的发源地,而“郁盘”形容宫城雄伟壮丽。接着,“一月朔巡狩,群后陪清銮”描绘了皇帝在新年初一进行的巡视和狩猎活动,以及随行的诸侯们。
“霸迹在沛庭,旧仪睹汉官”则是对历史遗迹的追忆,其中“霸迹”可能指的是古代帝王留下的足迹,“沛庭”则与周文王有关。诗人通过这些象征性的话语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制度的尊重。
随后,“唐风思何深,舜典敷更宽”一句展示了唐朝文化的繁荣与广博,以及对古代圣贤(如舜)思想的推崇。“户蒙枌榆复,邑争牛酒欢”则描绘了一种和谐安宁的社会景象,其中“户蒙”意味着家家户户都蒙受了皇恩,“邑争”指的是城镇之间的友好竞争。
诗歌最后两句“缅惟剪商后,岂独微禹叹”表达了对古代圣王(如禹)的怀念与敬仰。结尾“三后既在天,万年斯不刊”则是对皇祖的尊崇,以及希望这种荣耀能够传承千秋万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唐朝盛世的自豪与乐观,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