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竿初长笋,红颗未开莲
出处:《玉台体题湖上亭》
唐 · 戎昱
湖入县西边,湖头胜事偏。
绿竿初长笋,红颗未开莲。
蔽日高高树,迎人小小船。
清风长入坐,夏月似秋天。
绿竿初长笋,红颗未开莲。
蔽日高高树,迎人小小船。
清风长入坐,夏月似秋天。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湖:湖水。入:延伸至。
县西边:县界边缘。
胜事:优美的景色。
绿竿:嫩绿的竹竿。
初长笋:刚刚冒出新笋。
红颗:红色的莲子。
未开莲:还未绽放。
蔽日:遮天蔽日。
高高树:高大的树木。
迎人:迎接游人。
小小船:小巧的船只。
清风:清风。
长入坐:常伴左右。
夏月:夏日。
似秋天:像秋天一样。
翻译
湖水向西延伸至县界边缘,那里的湖景特别优美。嫩绿的竹竿刚刚冒出新笋,红色的莲子还未绽放花朵。
高大的树木遮天蔽日,小巧的船只在湖面迎接游人。
清风常伴左右,夏日的凉意仿佛秋天般宜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湖上风光图。开篇“湖入县西边,湖头胜事偏”即设定了一个特定的地点,湖的西边,通常是指湖的一隅,在这里被描写成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地方,“胜事”二字暗示这里有着不为人知的美好景致。
接着“绿竿初长笋,红颗未开莲”展示了春末夏初时节的生机与活力。竹笋初长,荷花尚未开放,这些细节描写让人感受到自然界中生命力度的勃发,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等待和期待。
“蔽日高高树”中的“蔽日”形容树木高大到可以遮挡阳光,营造了一种深邃而又神秘的氛围。而“迎人小小船”则让读者联想到湖面上漂浮的小船,与岸边的高树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清风长入坐,夏月似秋天”则描绘了一个悠闲自得的情景。诗人似乎坐在湖边,或许是在一座亭中,感受着清风徐来的凉意,让炎热的夏日也显得异常清爽,宛如秋天一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生机盎然又带有一丝凉意的湖上世界,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美景交融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