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为田舍翁,所乐非所叹
出处:《和叔宽田园六首 其六》
宋 · 苏过
十年资章甫,人弃我亦闲。
得从长沮游,时把严陵竿。
本非厌作吏,未忍违故山。
朝来行西畴,果腹惟三餐。
信哉负郭美,五斗何足干。
长为田舍翁,所乐非所叹。
得从长沮游,时把严陵竿。
本非厌作吏,未忍违故山。
朝来行西畴,果腹惟三餐。
信哉负郭美,五斗何足干。
长为田舍翁,所乐非所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过所作的《和叔宽田园六首》中的第六首,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以“十年资章甫,人弃我亦闲”开篇,表达了诗人历经十年官场生涯后,选择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心境。接下来,“得从长沮游,时把严陵竿”,借用了古代贤士长沮、严陵的故事,象征诗人渴望隐逸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本非厌作吏,未忍违故山”,表明诗人并非厌恶官场,而是难以割舍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接着,“朝来行西畴,果腹惟三餐”,描述了诗人清晨在田间劳作的情景,生活简朴却自得其乐。“信哉负郭美,五斗何足干”,诗人赞叹田园之美,认为物质的富足远不及心灵的满足重要。“长为田舍翁,所乐非所叹”,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甘愿成为田园中的老翁,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而非因外界的评价而叹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简单、自然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