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未致尉陀书,死后空还苏武节
出处:《我冠》
明 · 邵宝
生我冠,死我冠,我冠不毁我璧完。
于嗟乎公乃盖棺,给孤寺中白骨寒。
蜀道难于天,臣心有如铁。
生前未致尉陀书,死后空还苏武节。
于嗟兹游亦奇绝,万古清风一秦越。
于嗟乎公乃盖棺,给孤寺中白骨寒。
蜀道难于天,臣心有如铁。
生前未致尉陀书,死后空还苏武节。
于嗟兹游亦奇绝,万古清风一秦越。
鉴赏
这首诗《我冠》是明代诗人邵宝所作。邵宝,字国贤,号双塘,又号正学,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此诗通过“我冠”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尊严与坚守信念的深刻思考。
诗中以“生我冠,死我冠”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冠作为身份象征与个人尊严的载体,无论生前还是身后,都应保持其完整与尊贵。接着,“我冠不毁我璧完”一句,进一步强调了个人品格与尊严的重要性,即使在死亡之后,也应保持其纯洁与完整。
“于嗟乎公乃盖棺,给孤寺中白骨寒”两句,借用了“盖棺定论”的典故,表达了对逝者尊严的重视,即便是在墓中,也应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安息。同时,通过“白骨寒”这一形象描绘,暗示了对不公与冷漠的批判。
“蜀道难于天,臣心有如铁”则运用了蜀道的艰险比喻,象征着诗人内心坚守的坚定与不易。即使面对艰难险阻,内心的意志如同钢铁般坚韧不拔。
“生前未致尉陀书,死后空还苏武节”这两句,通过历史人物尉陀与苏武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前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遗憾,以及死后仍怀有高尚情操的决心。
最后,“于嗟兹游亦奇绝,万古清风一秦越”总结全诗,赞美了这次独特而非凡的旅程,将其比作千年流传的清风,寓意着诗人精神的永恒与超越时空的影响力。
整首诗通过对“我冠”的深刻探讨,展现了邵宝对于个人尊严、坚守信念以及历史传承的独到见解,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