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乐事今消歇,碧榭朱栏台草没
出处:《送钟广州赋得越王台》
明 · 孟洋
汉家南越郡,海上起高台。
紫翠朝云映,笙箫落日催。
千秋乐事今消歇,碧榭朱栏台草没。
山鹧空啼榕叶深,荔枝犹待春风发。
太守来游发兴豪,雪山日镜拥溟涛。
右瞰双溪小,回瞻五岭高。
开元宋公韩吏曹,贤声此辈俱翔翱。
别君且尽杯中酒,越王台上应回首。
紫翠朝云映,笙箫落日催。
千秋乐事今消歇,碧榭朱栏台草没。
山鹧空啼榕叶深,荔枝犹待春风发。
太守来游发兴豪,雪山日镜拥溟涛。
右瞰双溪小,回瞻五岭高。
开元宋公韩吏曹,贤声此辈俱翔翱。
别君且尽杯中酒,越王台上应回首。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孟洋的《送钟广州赋得越王台》描绘了越王台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氛围,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历史遗迹的沧桑。
首句“汉家南越郡,海上起高台”点明了越王台所在的位置,既远离中原,又位于大海之滨,暗示其独特而神秘的地位。接着“紫翠朝云映,笙箫落日催”两句,通过色彩与声音的交织,营造出一幅晨昏交替、云雾缭绕的壮丽画面,赋予了越王台以生动的动态感。
“千秋乐事今消歇,碧榭朱栏台草没”两句转折,从过去的繁华景象转向现在的荒凉,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山鹧的啼鸣与榕叶的深绿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一种时间流逝的哀愁。最后,“荔枝犹待春风发”一句,以荔枝树的期待春天为喻,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太守来游发兴豪,雪山日镜拥溟涛”描绘了官员游览时的豪情壮志,雪山与日镜的比喻,既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也象征着官员的崇高理想。接下来的“右瞰双溪小,回瞻五岭高”则通过空间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越王台地理位置的独特性。
“开元宋公韩吏曹,贤声此辈俱翔翱”提到历史上的贤臣,将友人与古代的杰出人物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别君且尽杯中酒,越王台上应回首”则是对即将分别的友人的深情告别,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再次相聚,共同回忆这段美好的时光。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越王台的自然美景和历史价值,更蕴含了深厚的人文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