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共箨冠游梵苑,故烦贝叶写经文
明 · 欧大任
学参天竺久相闻,才子为郎几似君。
曾共箨冠游梵苑,故烦贝叶写经文。
讽来慈氏琅函字,笔掩羊家白练裙。
藏得山阴三五帖,便应溪阁署鹅群。
曾共箨冠游梵苑,故烦贝叶写经文。
讽来慈氏琅函字,笔掩羊家白练裙。
藏得山阴三五帖,便应溪阁署鹅群。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为王员外宗鲁所作的一首赠诗。诗中表达了对王员外多才多艺的赞美,以及对其在佛学和书法方面的深厚造诣的欣赏。
首联“学参天竺久相闻,才子为郎几似君”,赞扬了王员外在天竺(古代指印度)学习佛法多年,其才华与品德堪比君子。接着,“曾共箨冠游梵苑,故烦贝叶写经文”两句,描述了两人曾经一同游览佛教圣地,王员外用贝叶(古代用于书写佛经的材料)写下经文的情景,体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虔诚和深入研究。
“讽来慈氏琅函字,笔掩羊家白练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王员外在书法上的高超技艺。他模仿慈氏(佛教中的菩萨名)的字体,书法如行云流水,甚至超越了羊家(古代著名书法家)的白练裙般细腻流畅的笔触。这不仅展现了王员外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也暗示了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和谐统一。
最后,“藏得山阴三五帖,便应溪阁署鹅群”两句,以王员外收藏的几幅书法作品为例,说明他的作品不仅数量不多,但每一幅都足以彰显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的“鹅群”可能是一种比喻,暗示王员外的作品如同一群珍稀的鹅群,珍贵而独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王员外在佛学和书法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诗人对他个人魅力和艺术才华的高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