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漏鼓五,不寐常四之
出处:《西斋秋感二十首 其六》
宋末元初 · 方回
老态夜乃见,终无甜梦期。
西斋卧空壁,适值残□□。
□□寒雨来,此声世谁知。
四更远鸡鸣,披衣起题诗。
舌根涎唾尽,汲泉漱空颐。
聊写郁结心,稍寄幽婉辞。
量近何所苦,骛远将焉思。
一夕漏鼓五,不寐常四之。
西斋卧空壁,适值残□□。
□□寒雨来,此声世谁知。
四更远鸡鸣,披衣起题诗。
舌根涎唾尽,汲泉漱空颐。
聊写郁结心,稍寄幽婉辞。
量近何所苦,骛远将焉思。
一夕漏鼓五,不寐常四之。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在深夜里对生活、梦想与现实的感慨。诗中“老态夜乃见,终无甜梦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年迈和缺乏美好梦境的无奈。而“西斋卧空壁,适值残月明”则描绘出诗人在空旷的书房中仰望着夜晚的清冷月光。
“风起寒雨来,此声世谁知”透露出诗人面对自然界变幻莫测的声音而感到孤独和无助。接着,“四更远鸡鸣,披衣起题诗”则展示了诗人在深夜被鸡鸣声唤醒后披襟起坐,开始创作诗歌的场景。
“舌根涎唾尽,汲泉漱空颐”通过对口渴和饮水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的辛劳与艰苦生活。随后的“聊写郁结心,稍寄幽婉辞”则表明诗人将内心的忧愁和情感通过文字的形式尽量释放。
最后,“量近何所苦,骛远将焉思”和“一夕漏鼓五,不寐常四之”分别表现了诗人对于近在咫尺的痛苦无法准确衡量,以及夜晚难以入睡,心神不宁的情形。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个人生活状态以及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出一幅深沉而又细腻的人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