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尽沧海阔,东去乱山长
出处:《老衢崎》
清 · 洪繻
盘路赴蚕丛,上岘豁平场。
下临渺无际,远树但苍苍。
蝘蜒势千里,暝见东南冈。
西尽沧海阔,东去乱山长。
一线红泥坂,深谷散牛羊。
谷底有耕田,井密如罫方。
人家万松里,岚翠环四傍。
长飙起天末,屋古斜照黄。
登临极平楚,云物入微茫。
直北多关山,巉绝枕重洋。
此去路途广,车马似风樯。
暮霞半空落,断崖丹赭张。
北客驻遐眺,险尽喜康庄!
下临渺无际,远树但苍苍。
蝘蜒势千里,暝见东南冈。
西尽沧海阔,东去乱山长。
一线红泥坂,深谷散牛羊。
谷底有耕田,井密如罫方。
人家万松里,岚翠环四傍。
长飙起天末,屋古斜照黄。
登临极平楚,云物入微茫。
直北多关山,巉绝枕重洋。
此去路途广,车马似风樯。
暮霞半空落,断崖丹赭张。
北客驻遐眺,险尽喜康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崎岖山路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开篇“盘路赴蚕丛,上岘豁平场”便已勾勒出蜿蜒曲折的山路和到达山顶后开阔的视野。接着“下临渺无际,远树但苍苍”则以广阔的视角展现了山下的辽阔与远处树木的苍翠,营造了一种深远的意境。
“蝘蜒势千里,暝见东南冈”通过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山势的连绵不绝,直到傍晚还能望见东南方向的山冈。而“西尽沧海阔,东去乱山长”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大海与众多山脉融入画面之中,展现了大自然的广阔与雄伟。
“一线红泥坂,深谷散牛羊”描绘了山间一条红色的泥土小路,以及山谷中散落的牛羊,既展现了自然的生机勃勃,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面。随后,“谷底有耕田,井密如罫方”则将视线拉回谷底,描绘了农耕生活的场景,展现了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智慧。
“人家万松里,岚翠环四傍”则通过“万松”和“岚翠”这两个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山林间的宁静与生机,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而“长飙起天末,屋古斜照黄”则通过“长飙”和“斜照”的景象,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痕迹,赋予了画面以时间感。
“登临极平楚,云物入微茫”则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面对广阔天地时的感慨,以及对云雾缭绕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变幻莫测。最后,“直北多关山,巉绝枕重洋”通过描述北方的山川和大海,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艰难与遥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行走于崎岖山路时所见的壮丽景色,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人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