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曾何累,朋诬亦自煎
出处:《吏隐宜春郡诗十首 其三》
宋 · 祖无择
吏隐宜春郡,追惟二相贤。
节明天宝日,业茂会昌年。
友善曾何累,朋诬亦自煎。
不才非不幸,异代若差肩。
节明天宝日,业茂会昌年。
友善曾何累,朋诬亦自煎。
不才非不幸,异代若差肩。
注释
吏:官吏。隐:隐居。
宜春郡:地名,可能指古代的一个郡。
追惟:追忆,怀念。
二相贤:两位贤能的丞相。
节明:节操高尚。
天宝日:唐玄宗时期的盛世。
业茂:功业繁盛。
会昌年:唐朝会昌年间。
友善:与人为善。
累:困扰,麻烦。
朋诬:朋友的诬陷。
自煎:自己受苦。
不才:我没有才能。
不幸:不幸的命运。
异代:不同的时代。
差肩:相近,相比。
翻译
官吏隐居在宜春郡,怀念两位贤明的丞相。他们的节操在盛世天宝年间展现,功绩繁茂如同会昌年的景象。
与人为善从未带来困扰,朋友的诬陷反而让自己受苦。
我并非没有才能,只是命运不佳,与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却仿佛相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祖无择所作的《吏隐宜春郡诗十首》中的第三首,主要表达了对两位贤能宰相的追思和赞美。诗人以"吏隐"为背景,寓含了自己在官场中追求清廉与隐逸的生活态度。"节明朝宝日",意指他们在唐明皇的时代表现出高尚的节操;"业茂会昌年",则赞扬他们在唐宣宗会昌年间政绩显著。
诗人感慨道,尽管他们曾因品行端正而受到朋友的误解,甚至遭受诬陷,但这并未影响他们的美德。他以"友善曾何累,朋诬亦自煎"表达对他们的敬佩,认为这样的困境反而磨砺了他们的品格。最后,诗人以自谦的方式表示,虽然自己才能不如他们,但能在不同的时代感受到他们的精神,也算是一种幸运,因为自己有幸与这些贤相并肩。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