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态多谗疾,心安免怨嗟
出处:《次子清贫居十韵因以述志》
宋 · 李洪
贫病同原宪,轻肥诮子华。
耽书祇糟粕,学海淼津涯。
孤屿亭何远,葵丘戍复赊。
救穷无髻宝,绝粒饵胡麻。
壮岁徒干禄,儿时不称家。
已谙蕉覆鹿,何预鸟衔花。
世态多谗疾,心安免怨嗟。
幕巢同社燕,雉堞接昏鸦。
当食思颇牧,遗忠想尚奢。
安能效狡狯,掷米变丹砂。
耽书祇糟粕,学海淼津涯。
孤屿亭何远,葵丘戍复赊。
救穷无髻宝,绝粒饵胡麻。
壮岁徒干禄,儿时不称家。
已谙蕉覆鹿,何预鸟衔花。
世态多谗疾,心安免怨嗟。
幕巢同社燕,雉堞接昏鸦。
当食思颇牧,遗忠想尚奢。
安能效狡狯,掷米变丹砂。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贫病:贫困和疾病。原宪: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以贫贱自守。
轻肥:轻视富贵。
子华:指子华子,战国时人,以生活奢侈著称。
耽书:沉溺于读书。
糟粕:比喻不值钱或无用的东西。
救穷:救济穷人。
髻宝:传说中的珍贵宝石,这里比喻解救贫困的手段。
壮岁:壮年。
干禄:追求功名利禄。
蕉覆鹿:比喻世事无常,难以捉摸。
鸟衔花:象征美好的事物,但与现实无关。
世态:世人的态度。
谗疾:嫉妒和诽谤。
幕巢:在帷幕上筑巢。
社燕:燕子的一种,常结群而居。
雉堞:城墙上的矮墙。
昏鸦:傍晚归巢的乌鸦。
颇牧:古代贤臣,这里指智谋之人。
尚奢:崇尚奢侈的行为。
狡狯:狡猾。
掷米变丹砂:比喻无望的幻想,变不可能为可能。
翻译
贫困疾病与原宪相同,轻视富贵嘲讽子华。沉迷读书只求残羹剩饭,学问海洋广阔无边。
孤岛亭遥不可及,葵丘戍地遥远难达。
解救贫穷没有神奇宝贝,只能靠吃芝麻来度日。
年轻时空有求官之志,孩童时期家境贫寒。
深知人生如蕉覆鹿,何必在意鸟儿衔花的寓意。
世间人情险恶多嫉妒,内心安宁才能避免抱怨。
如同燕子筑巢于幕中,城楼边乌鸦归巢。
用餐时想起颇牧的智慧,怀念先贤的忠诚却奢侈无望。
怎能效仿狡猾之计,妄想把米粒变成丹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困顿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贫病同原宪,轻肥诮子华"两句表现了诗人身处贫穷和疾病之中,却仍然保持着谦逊和自嘲的态度。"耽书祇糟粕,学海淼津涯"则写出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不懈追求,即使生活困难,也要孜孜不倦地学习。
接下来的"孤屿亭何远,葵丘戍复赊"可能是在描绘一个遥远或荒凉的地方,表达了一种隔绝与世隔的感觉。"救穷无髻宝,绝粒饵胡麻"则是说没有贵重的东西可以解救贫穷,只能吃些粗粝的食物。
"壮岁徒干禄,儿时不称家"表达了诗人年轻时没有功名,对家庭也没有贡献。"已谙蕉覆鹿,何预鸟衔花"则是在说已经懂得了隐藏自己的才华,就像鹿被蕉叶所覆盖,何必去期待别人的认可和赞誉。
"世态多谗疾,心安免怨嗟"写出了诗人对世俗的看透和超脱,即使面对诽谤与困境,内心也能保持平静,不生怨恨。"幕巢同社燕,雉堞接昏鸦"则是在描绘一种隐居的生活,与鸟类为伍,感受着自然的宁静。
最后两句"当食思颇牧,遗忠想尚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某种美好事物的怀念,但这种怀念也带有一丝奢侈。整首诗通过多个意象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自我安慰与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