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棹楔穆陵书,已识庚桑献大儒
出处:《鹤山书院次王端毅公韵》
明 · 张国维
看来棹楔穆陵书,已识庚桑献大儒。
忠孝永垂臣子鹄,景行时觉震苏苏。
忠孝永垂臣子鹄,景行时觉震苏苏。
鉴赏
此诗《鹤山书院次王端毅公韵(其二)》由明代诗人张国维所作,通过“鹤山书院”这一地点,以及“王端毅公韵”的提示,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敬仰,以及对忠诚、孝道和高尚道德行为的颂扬。
首句“看来棹楔穆陵书”,描绘了一幅静观历史文献的画面,棹楔是古代书籍中用于固定书页的木楔,穆陵则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或事件,暗示着诗人正在阅读关于忠诚与历史功绩的书籍。这句诗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古人智慧的光芒。
第二句“已识庚桑献大儒”,庚桑献是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之一,这里用以象征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大儒。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这些伟大思想家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他们的学说有所领悟和认同。
接下来,“忠孝永垂臣子鹄”,进一步强调了忠诚与孝顺的重要性,将之视为臣子应遵循的最高道德准则。鹄在这里可能象征着纯洁与高洁,以此来比喻忠诚与孝顺的品质,强调这些美德的永恒价值。
最后一句“景行时觉震苏苏”,“景行”原指光明大道,这里用来形容高尚道德行为的光辉。诗人通过“时觉震苏苏”表达出这些行为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如同雷鸣一般震撼人心,激发人们对高尚道德的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回顾、对大儒的敬仰、对忠诚与孝顺的颂扬以及对高尚道德行为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刻理解和高度推崇,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