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狐鸣冢,天寒犬吠村
出处:《吴松道中二首 其一》
宋 · 晁补之
停舟傍河浒,四顾尽荒原。
日落狐鸣冢,天寒犬吠村。
系帆凌震泽,抢雨入盘门。
怅望夫差事,吴山閟楚魂。
日落狐鸣冢,天寒犬吠村。
系帆凌震泽,抢雨入盘门。
怅望夫差事,吴山閟楚魂。
注释
停舟:让船停下。傍:靠近。
河浒:河边。
荒原:荒凉的原野。
日落:夕阳西下。
狐鸣:狐狸哀嚎。
冢:坟墓。
天寒:天气寒冷。
系帆:系紧船帆。
凌:穿越。
震泽:浩渺的湖泊。
抢雨:冒雨。
入盘门:进入盘门。
怅望:惆怅地望着。
夫差事:夫差的往事。
吴山:吴地的山。
閟:深藏。
楚魂:楚国亡魂。
翻译
我让船停靠在河边,环顾四周尽是荒凉的原野。夕阳西下,孤坟处传来狐狸哀嚎,天气寒冷,村庄中狗儿吠叫。
我系好船帆,穿越浩渺的震泽,冒雨进入盘门。
满怀惆怅,遥想当年夫差的往事,吴山深锁着楚国亡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吴松道中二首(其一)》。诗人描绘了在吴松道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停舟、荒原、日落、狐狸和犬吠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寂寥的氛围。"日落狐鸣冢,天寒犬吠村"这两句,形象地展现了傍晚时分,狐狸在荒冢间哀鸣,寒冷的天气里狗在村庄中吠叫的场景,透露出一种凄清和孤独的情绪。
"系帆凌震泽,抢雨入盘门",诗人继续描述自己驾船航行,穿越广阔的震泽(太湖),在风雨中急切进入盘门的情景,显示出旅程的艰辛与决心。
最后两句"怅望夫差事,吴山閟楚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感慨。他遥想当年吴王夫差的往事,感叹吴国的兴衰以及英雄人物的逝去,吴山似乎也隐藏着楚国的灵魂,暗寓历史的沧桑变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借自然景象抒发历史兴亡之感,展现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意识和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