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留疏凿迹,舜在寂寥祠
出处:《寄河中杨少尹》
唐 · 贾岛
非惟咎曩时,投刺诣门迟。
怅望三秋后,参差万里期。
禹留疏凿迹,舜在寂寥祠。
此到杳难共,回风逐所思。
怅望三秋后,参差万里期。
禹留疏凿迹,舜在寂寥祠。
此到杳难共,回风逐所思。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咎:责备。曩时:过去。
投刺:投递名片或名帖。
迟:晚。
怅望:惆怅地远望。
三秋:泛指秋季。
参差:不齐,形容距离遥远。
禹留疏凿迹:大禹治水留下的痕迹。
寂寥祠:荒凉的祠庙,指祭祀舜的场所。
杳:深远,难以达到。
回风:旋风,回转的风。
所思:思念的人。
翻译
不只是责怪过去的时光,拜访你的门扉来得太迟。满怀遗憾地遥望秋天之后,期待着与你相隔万里。
大禹留下的疏导江河的遗迹,舜帝的寂静祠堂让人追忆。
此刻来访,难以与你相见,只有回风吹过,带走我的思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寄河中杨少尹》。从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来看,诗人似乎在表达对朋友或知己的思念之情。
"非惟咎曩时,投刺诣门迟。" 这两句表明诗人不是仅仅因为过去的遗憾而迟缓地前去探访,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情感寄托在其中。"投刺"一词常用来形容朋友间互相询问或赠送礼物,体现了深厚的情谊。
"怅望三秋后,参差万里期。" 三秋即指三个季节的过去,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期待。"参差"形容心情的起伏变化,显示出内心的不平静。
"禹留疏凿迹,舜在寂寥祠。" 这两句引用古代圣王禹和舜的故事,指他们为民造福所留下的痕迹和遗迹。这里可能是比喻诗人对朋友的敬仰之情,或者是对友谊深刻的认知。
"此到杳难共,回风逐所思。" 杳难共可能暗指两人之间的情感难以与他人分享,而"回风逐所思"则形容诗人的思绪随着风的方向飘逸,寻找心中的所思所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古代圣王事迹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深沉的情感,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诗中充满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过往的怀念,体现出中国古典文学中特有的意境和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