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离百姓真堪惜,跌宕材华岂易寻
出处:《送尚钦臣赴阳春令》
明 · 释今无
两度栽花春日深,儒生经术济时心。
乱离百姓真堪惜,跌宕材华岂易寻。
琴拂金徽原有调,僧怀茅屋动孤吟。
习家池馆嫌多事,案牍閒应对石林。
乱离百姓真堪惜,跌宕材华岂易寻。
琴拂金徽原有调,僧怀茅屋动孤吟。
习家池馆嫌多事,案牍閒应对石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官员赴任的情景,充满了对官员品德与才能的赞誉,以及对地方治理的期待。首联“两度栽花春日深,儒生经术济时心”以春日栽花为喻,象征着官员在春天时节赴任,如同儒生通过学习经典来济世安民,表达了对官员以学问济世的期许。
颔联“乱离百姓真堪惜,跌宕材华岂易寻”则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官员才能的珍视。乱离之世,百姓生活困苦,值得怜悯;而能够兼具才华与风骨的官员,更是难得。
颈联“琴拂金徽原有调,僧怀茅屋动孤吟”运用了音乐和僧人的隐居生活作为比喻,暗示官员虽身处官场,但内心应保持高洁,如同琴声悠扬,即使在简陋的僧舍中也能吟出孤独却深沉的诗句,寓意官员即便在官场上,也应保持个人的品格和独立思考。
尾联“习家池馆嫌多事,案牍闲应对石林”则以习家池馆的繁忙与石林的宁静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官员在繁忙政务之余,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的期望。同时,也暗示了官员应像石林一样,无论外界如何喧嚣,都能坚守本心,不被世俗所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官员个人品质、才能以及对地方治理的期待,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官员形象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