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誇元白夹江除,来往鱼椷问索居
明 · 王世贞
共誇元白夹江除,来往鱼椷问索居。
见合两邦为反坫,忽传三殿有徵书。
先朝旧露荆州冕,全楚今攀御史车。
不独风棱堪独坐,即论循吏许谁如。
见合两邦为反坫,忽传三殿有徵书。
先朝旧露荆州冕,全楚今攀御史车。
不独风棱堪独坐,即论循吏许谁如。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为赵中丞良弼所作的送别诗。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赵中丞过去在荆州任职时政绩的赞赏,也对其即将回京担任重要职务的期待与祝福。
首联“共誇元白夹江除,来往鱼椷问索居”以元稹和白居易两位唐代著名诗人作为引子,暗喻赵中丞在荆州的治理如同元白之于文学,赢得了广泛赞誉。同时,通过“来往鱼椷问索居”,描绘了赵中丞在荆州期间与当地百姓的密切交流,展现了他亲民爱民的形象。
颔联“见合两邦为反坫,忽传三殿有徵书”赞扬赵中丞在荆州的政绩得到了朝廷的认可,被召回京城担任更重要的职务。其中,“反坫”原指古代宴会上放置空酒杯的器具,这里比喻赵中丞在荆州的政绩如同反坫上的佳酿,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三殿有徵书”则暗示赵中丞即将得到皇帝的召见或任命,将赴京任职。
颈联“先朝旧露荆州冕,全楚今攀御史车”进一步强调赵中丞在荆州的卓越表现,不仅得到了地方的尊敬,也得到了朝廷的重视。荆州冕象征着赵中丞在荆州的显赫地位,而“攀御史车”则表明他即将成为御史,这一职位在古代代表着监察百官、维护法纪的重要角色。
尾联“不独风棱堪独坐,即论循吏许谁如”是对赵中丞个人品质的高度评价。不仅赞扬他具有独立思考、坚持原则的能力(“风棱堪独坐”),更强调他是循吏中的佼佼者,即遵循法律、体恤百姓的好官,无人能出其右。这不仅是对赵中丞过往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未来在新岗位上继续发挥光华的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赵中丞过去在荆州任职期间政绩的回顾和对其即将赴任新职的祝愿,展现了王世贞对赵中丞个人才能和品德的极高评价,同时也体现了对赵中丞未来仕途发展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