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乞得閒房住,愿执巾瓶侍法筵
出处:《初入东湖谒契如和尚》
明 · 成鹫
久向东湖十载前,遐心长寄水云边。
偶来隔竹闻清磬,为爱新凉上小船。
生计百年三事衲,名山到处一家禅。
从师乞得閒房住,愿执巾瓶侍法筵。
偶来隔竹闻清磬,为爱新凉上小船。
生计百年三事衲,名山到处一家禅。
从师乞得閒房住,愿执巾瓶侍法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次探访东湖,拜访契如和尚时的心境与所见所感。首句“久向东湖十载前”,透露出诗人对东湖的深厚情感,虽已多年未至,但心中始终怀有向往之情。接着,“遐心长寄水云边”一句,以“遐心”形容诗人的心灵长久地寄托在山水之间,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切依恋。
“偶来隔竹闻清磬,为爱新凉上小船。”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偶然来访时的情景:隔着竹林,传来清脆的钟声,令人心旷神怡;于是,诗人乘着小船,享受着初秋的凉爽,进一步深化了对宁静、和谐环境的喜爱之情。
“生计百年三事衲,名山到处一家禅。”这两句则揭示了诗人对佛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将一生的生计比喻为“三事衲”,即僧人的衣食住,强调了佛教生活简朴的本质。同时,无论走到哪座名山大川,都希望能找到一处禅院,表达出他对佛法修行的执着与热爱。
最后,“从师乞得閒房住,愿执巾瓶侍法筵。”诗人表达了希望得到师父的许可,能在寺院中居住,亲自参与法会,以实际行动支持佛法传播的愿望。这一愿望不仅体现了他对佛教的虔诚,也反映了他对清净修行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佛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清净修行的追求,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