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不至千万,仕不至万石
出处:《夜坐阅书》
宋末元初 · 方一夔
贾不至千万,仕不至万石。
时穷两不遂,衰鬓秋萧瑟。
平生用力处,文字派六籍。
胸中万斛泉,老不出涓滴。
丈夫处世间,志愿何时毕。
抱此无用物,价重连城璧。
蛟龙死泥沙,蟠屈留遗迹。
政使传后人,虚名复何益。
时穷两不遂,衰鬓秋萧瑟。
平生用力处,文字派六籍。
胸中万斛泉,老不出涓滴。
丈夫处世间,志愿何时毕。
抱此无用物,价重连城璧。
蛟龙死泥沙,蟠屈留遗迹。
政使传后人,虚名复何益。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一夔所作的《夜坐阅书》。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以及对学问与名声的深刻思考。
首句“贾不至千万,仕不至万石”点明了诗人对于物质财富和官位的追求并未达到极高的境界,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接着,“时穷两不遂,衰鬓秋萧瑟”描绘了在命运多舛之时,理想与现实未能如愿以偿的无奈与失落,形象地刻画出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的景象。
“平生用力处,文字派六籍。胸中万斛泉,老不出涓滴。”这几句则反映了诗人一生致力于学问,满腹经纶,却似乎未能充分施展才华,表达了对知识与智慧未能得到充分运用的遗憾。
“丈夫处世间,志愿何时毕。”诗人在此提出疑问,人生中的志向与追求何时才能真正实现?流露出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抱此无用物,价重连城璧。蛟龙死泥沙,蟠屈留遗迹。”这里将自己比作“无用物”,比喻虽有才学却未被社会重视,同时以蛟龙比喻有才华的人最终沉沦于平凡,表达了对才华被埋没的感慨。
“政使传后人,虚名复何益。”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即使名声流传后世,也未必能带来实际的价值与意义,强调了对名声的淡然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自省,展现了诗人对个人际遇、学问价值以及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