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驷马肯回穷巷辙,一枝真愧野人巢全文

驷马肯回穷巷辙,一枝真愧野人巢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生来忧患日观爻,清固难居浊未淆。
驷马肯回穷巷辙,一枝真愧野人巢
敢论方朔能肥遁,差免扬雄更解嘲。
载读诗篇频击节,白头千里有神交。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名为《长洲张宗肃见访别后有诗次韵奉答》。诗中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忧患与世态炎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身境遇的自省。

首联“生来忧患日观爻,清固难居浊未淆”以“日观爻”象征人生的起起伏伏,表达出诗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忧患和挑战,即使内心保持清正,也难以置身于浑浊的环境中不受影响。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颔联“驷马肯回穷巷辙,一枝真愧野人巢”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诗人以“驷马”比喻显赫的地位或权力,“穷巷”象征着平凡或隐居的生活。通过“驷马肯回穷巷辙”的假设,表达了对放弃权势、回归平凡生活的向往;而“一枝真愧野人巢”则是对自己未能做到如野人般淡泊名利的自责和感慨。

颈联“敢论方朔能肥遁,差免扬雄更解嘲”引用了古代两位文人的典故。方朔是汉代文学家,以善于言辞著称;扬雄是西汉文学家,以讽刺著称。这两句诗表明诗人虽不敢自比方朔的机智,但至少避免了像扬雄那样过分的讽刺,体现了诗人对于言行的自我约束和道德修养的追求。

尾联“载读诗篇频击节,白头千里有神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来访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通过“白头千里”这一形象的描绘,强调了友情跨越时空的深厚与纯粹,即使相隔千里,心灵的交流依然如同面对面一样真实和深刻。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还蕴含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道德修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