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叹干戈,流移痛眼边
出处:《次韵易高士》
宋 · 邓深
新诗叹干戈,流移痛眼边。
公若据要路,不惜金躯捐。
同舟曾有约,傥行亦忧煎。
政恐无此吟,掩卷空自怜。
公若据要路,不惜金躯捐。
同舟曾有约,傥行亦忧煎。
政恐无此吟,掩卷空自怜。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干戈:战乱。流移:流离失所。
要路:关键位置。
不惜:毫不犹豫。
同舟:共同经历困苦。
傥:如果,假使。
政:只。
吟:吟唱。
翻译
感叹于战乱频仍,流离失所的人们让我心痛。如果您能占据关键位置,会毫不犹豫地奉献自己的生命。
我们曾约定共度难关,即使前行也会忧虑重重。
我担心这样的困境不再有诗歌吟唱,合上书卷只能独自伤感。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战事的描述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战争与英勇牺牲的深刻体会。开篇“新诗叹干戈”一句,便点出了主题,即赞美那些在新的战争中挥舞长矛的人。"流移痛眼边"则传递出诗人对战事的感伤和同情。
"公若据要路,不惜金躯捐"表达了士兵们在关键时刻愿意牺牲自己生命的决心和勇气。这两句通过鲜明的对比,强调了战争中的英勇与牺牲精神,是诗歌中最为人称道的情感高潮。
"同舟曾有约,傥行亦忧煎"则转向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战友间坚定的承诺和即使在离别之际,也不免担忧的复杂情绪。这里的“同舟”比喻共同战斗的伙伴,“曾有约”指的是生死与共的承诺。
最后两句"政恐无此吟,掩卷空自怜"则转向对国家大事的担忧和个人英雄主义情怀的自我同情。诗人担心没有这样的歌吟来激励士气,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无法施展抱负的无奈和悲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将战争中的牺牲与英雄主义、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力量与悲壮的战事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