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亦有人规柱石,未应无地著巾瓶
出处:《雨后入鼓山》
清末民国初 · 陈宝琛
雨泊江湾喜见星,可曾一诺负山灵?廿年算与云泉习,万事浑随齿发零。
尚亦有人规柱石,未应无地著巾瓶。
月明留得岩前瀑,准备虚楼彻夜听。
尚亦有人规柱石,未应无地著巾瓶。
月明留得岩前瀑,准备虚楼彻夜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后游历鼓山(江湾)时的所见所感。首句"雨泊江湾喜见星",写出了诗人舟行遇雨后,在江湾停泊之际,惊喜于雨后的星空,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喜悦。次句"可曾一诺负山灵",诗人以山灵为喻,暗示自己对山水之约的承诺并未违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己信守承诺的自省。
第三句"廿年算与云泉习",诗人回顾自己与山水相伴的二十年时光,仿佛已与云雾流水融为一体,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第四句"万事浑随齿发零",则感慨岁月如梭,人事变迁,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老去。
第五、六句"尚亦有人规柱石,未应无地著巾瓶",诗人自比为柱石,意为自己仍有担当和坚守的精神,即使在艰难环境中也能有所作为;而"巾瓶"则可能象征着诗人的才情或志向,表达他虽年事已高,但仍有志向未酬。
最后一句"月明留得岩前瀑,准备虚楼彻夜听",诗人期待在明亮的月光下,静静地聆听山间的瀑布声,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享受,也是对心灵宁静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