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枝摇曳拂寒霜,不似依依春草塘
出处:《秋柳四章 其二》
清末民国初 · 徐骘民
枝枝摇曳拂寒霜,不似依依春草塘。
赋就枚生留彩笔,诗吟谢女检青箱。
枉从越国怜西子,莫向梁园问孝王。
风景洛阳人已去,月明凄绝永丰坊。
赋就枚生留彩笔,诗吟谢女检青箱。
枉从越国怜西子,莫向梁园问孝王。
风景洛阳人已去,月明凄绝永丰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柳在寒霜中的摇曳之态,与春草塘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秋日特有的萧瑟与静美。诗人以“枝枝摇曳拂寒霜”开篇,生动地勾勒出秋柳在冷风中轻轻摆动的姿态,仿佛在与寒冷的霜雪进行着无声的抗争。
接着,“不似依依春草塘”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秋柳不同于春天那般柔弱和生机勃勃,而是展现了一种坚韧与独立之美。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生命不同阶段独特价值的思考。
“赋就枚生留彩笔,诗吟谢女检青箱”两句,运用典故,借枚乘和谢道韫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的敬仰之情。枚乘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谢道韫则是东晋才女,她们的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广为流传,象征着文采飞扬和智慧的传承。这里诗人将自己置于这样的历史长河之中,既是对前贤的致敬,也是对自己创作的一种期许。
“枉从越国怜西子,莫向梁园问孝王”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西施和梁孝王的故事为喻,表达了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反思。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而梁孝王则是汉代的一位诸侯王。诗人似乎在说,不应仅仅因为美貌或权势而被过分关注,而应更多地关注内在的品质和精神层面的价值。
最后,“风景洛阳人已去,月明凄绝永丰坊”两句,将视角转向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洛阳曾是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繁华已逝,只剩下月光下的永丰坊显得格外凄凉。这不仅是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也是对当下现实的某种隐喻,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时也对过往的辉煌抱有一种怀旧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的对比以及丰富的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