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客既多感,闻此心骨惊
元末明初 · 刘永之
晨起忽不乐,驱骑高原行。
四山多岚气,日照孤峰明。
亭午际江渡,烟艇浮沙汀。
登岸迷所适,岐路方纵横。
忽忆驿马寺,久慕能公名。
询途向烟雾,阡陌互纡萦。
渐入石路窄,松萝蔼冥冥。
龙象虽寂寞,廊庑犹峥嵘。
道人赴斋出,钟梵杳无声。
款户识之子,开室出相迎。
宴坐毕馀景,空花闻夕馨。
佳句谁新作,摛藻艳春英。
山尊泻芳醑,秋蔬摘霜茎。
性昧空寂旨,心乐儒雅清。
夜止西窗宿,风条中夕鸣。
病客既多感,闻此心骨惊。
明当舍之去,沿流到江城。
方从湖海游,暂远林壑清。
山门荫寔沼,中涵苔藓青。
法源庶无竭,归日浊尘缨。
四山多岚气,日照孤峰明。
亭午际江渡,烟艇浮沙汀。
登岸迷所适,岐路方纵横。
忽忆驿马寺,久慕能公名。
询途向烟雾,阡陌互纡萦。
渐入石路窄,松萝蔼冥冥。
龙象虽寂寞,廊庑犹峥嵘。
道人赴斋出,钟梵杳无声。
款户识之子,开室出相迎。
宴坐毕馀景,空花闻夕馨。
佳句谁新作,摛藻艳春英。
山尊泻芳醑,秋蔬摘霜茎。
性昧空寂旨,心乐儒雅清。
夜止西窗宿,风条中夕鸣。
病客既多感,闻此心骨惊。
明当舍之去,沿流到江城。
方从湖海游,暂远林壑清。
山门荫寔沼,中涵苔藓青。
法源庶无竭,归日浊尘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出游,探访名为“驿马精舍”的寺庙的过程与感受。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与寺庙的庄严氛围,同时也融入了对友人的思念与自我心境的反思。
诗的开头描述了诗人清晨的不悦情绪,驱车前往高原,沿途四山云雾缭绕,阳光照耀下,孤峰显得格外明亮。过江时,烟雾中的小船漂浮在沙洲之上,诗人感到迷失方向,道路纵横交错。接着,诗人回忆起久仰大名的僧侣能公,并询问前往寺庙的路径,穿过烟雾弥漫的田间小路,逐渐进入狭窄的石路,两旁松树与藤蔓茂密,寺庙虽然显得有些荒凉,但建筑依然雄伟。
途中,诗人遇到了寺庙的僧人,敲钟击鼓的声音已消失,他敲开房门,受到僧人的热情接待。两人在寺庙内交谈,直至夕阳西下,空气中弥漫着清淡的香气。诗人询问新作的佳句,对方以春花般的文采回答。随后,僧人奉上美酒与秋季采摘的蔬菜,二人共享美食。诗人自述喜好空寂之道,心悦儒雅之风。夜晚,诗人留宿西窗之下,风吹动树枝,发出声响,令他感慨良多。作为病客,他深感世事无常,听到这些情景后,内心受到触动。
次日,诗人决定离开寺庙,沿河流前往江城,暂时远离湖海的游历,回到林壑的宁静之中。他注意到寺庙前的池塘被青苔覆盖,法源似乎永不枯竭,归途将洗净世俗的尘埃。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寺庙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