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卧稠桑道,天阱二十里
出处:《稠桑道》
元 · 杨弘道
悲台号长风,惊沙暗浊水。
枝股百道流,刮削两崖起。
南卧稠桑道,天阱二十里。
黄尘深没胫,游子心欲死。
读书性所乐,困阨苦违已。
何日息奔腾,秋堂富文史。
枝股百道流,刮削两崖起。
南卧稠桑道,天阱二十里。
黄尘深没胫,游子心欲死。
读书性所乐,困阨苦违已。
何日息奔腾,秋堂富文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稠桑道上悲凉而艰辛的景象。"悲台号长风,惊沙暗浊水",诗人以长风悲号和浑浊的水流,渲染出一种压抑与苍茫的气氛。"枝股百道流,刮削两崖起",形象地刻画了道路险峻,如同山崖被风吹刮,水流切割的场景。
接着,"南卧稠桑道,天阱二十里",将道路比作深深的天井,暗示了行程的艰难和遥远。"黄尘深没胫,游子心欲死",黄沙漫天,行人深陷其中,疲惫至极,几乎丧失生的希望。然而,"读书性所乐,困阨苦违已",诗人表达出即使身处困境,仍坚守读书的乐趣,不愿放弃求知的信念。
最后,"何日息奔腾,秋堂富文史",诗人期盼有一天能结束奔波,回归宁静的秋堂,沉浸在丰富的书籍中,享受知识的富饶。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展现了元代杨弘道的文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