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光景短,冉冉去如飞
出处:《暮秋杂兴 其一》
宋 · 连文凤
门巷多车马,空斋掩半扉。
天时秋后变,人事日来非。
岁月销英气,风霜敝客衣。
谁知光景短,冉冉去如飞。
天时秋后变,人事日来非。
岁月销英气,风霜敝客衣。
谁知光景短,冉冉去如飞。
注释
门巷:街道和巷子。空斋:空闲的书斋。
掩:遮掩。
半扉:半扇门。
天时:季节气候。
人事:人间世事。
日来非:每日都在变化。
岁月:时光。
销:消磨。
英气:英雄气概。
敝:使破旧,磨损。
谁知:谁能想到。
光景:光阴。
冉冉:渐渐。
去如飞:流逝得像飞一样快。
翻译
门前车水马龙,空荡的书斋半掩门扉。秋季过后天气变化无常,人事每天都在变迁。
时光流逝,英雄气概逐渐消磨,风霜侵蚀了旅人的衣物。
谁曾想,美好的光阴如此短暂,匆匆流逝如同飞逝的流光。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连文凤的《暮秋杂兴(其一)》描绘了一幅清冷而感怀的画面。首句“门巷多车马”,展现了外界的繁华与热闹,然而诗人身处“空斋”,暗示了内心的孤独和静寂。“空斋掩半扉”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透露出诗人对世事纷扰的疏离。
“天时秋后变”点明了季节转换,秋季已深,气候渐凉,暗含时光流逝的感慨。“人事日来非”则表达了对人情世故变化无常的无奈,流露出对人事沧桑的深深忧虑。
“岁月销英气”一句,诗人感叹岁月磨损了往昔的豪情壮志,而“风霜敝客衣”则以身体的疲惫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憔悴。这两句寓言了诗人面对生活压力和时光荏苒的无力感。
最后,“谁知光景短,冉冉去如飞”以生动的比喻总结全诗,形象地写出光阴似箭,人生短暂,不禁让人感叹时光匆匆,岁月无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环境和自身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岁月易逝的深刻体悟,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