褰裳百泉里,一步一清心
出处:《游辋川至南山寄谷口王十六》
唐 · 钱起
山色不厌远,我行随处深。
迹幽青萝径,思绝孤霞岑。
独鹤引过浦,鸣猿呼入林。
褰裳百泉里,一步一清心。
王子在何处,隔云鸡犬音。
折麻定延伫,乘月期招寻。
迹幽青萝径,思绝孤霞岑。
独鹤引过浦,鸣猿呼入林。
褰裳百泉里,一步一清心。
王子在何处,隔云鸡犬音。
折麻定延伫,乘月期招寻。
注释
山色:远处的山景。我行:我的行走。
随:随着。
处:地方。
深:深远。
迹:足迹。
幽:幽静。
青萝径:长满青藤的小路。
孤霞岑:孤独的山峰。
独鹤:孤独的鹤。
浦:水边。
鸣猿:啼叫的猿猴。
褰裳:提起衣裳。
百泉:众多泉水。
清心:净化心灵。
王子:尊贵的人。
隔云:在云雾之外。
鸡犬音:乡村的声音。
折麻:折取荆条表示期待。
延伫:长久等待。
乘月:趁着月光。
招寻:寻找。
翻译
山色永不厌倦远方,我行走之处越来越深邃。足迹踏过青萝小径,思绪飘向孤独的山峰。
一只鹤独自飞过水边,哀鸣的猿猴呼唤我进入森林。
提起衣裳踏入百泉之地,每一步都洗涤着心灵。
王子你在哪里呢?只听到云端传来鸡犬的声音。
我一定会停下等待,期待乘着月光去寻找你的踪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山水间漫游的景象,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开篇"山色不厌远,我行随处深"表明诗人对山色的欣赏和向往,以及他在山中越走越深入的状态。这不仅是空间上的探索,也是心灵上的一个过程。
"迹幽青萝径,思绝孤霞岑"中的"幽"字形容小路曲折隐蔽,"思绝"则表明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思考的深远和超脱。接下来的"独鹤引过浦,鸣猿呼入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自然景象:孤鹤引领着他穿越水边,而猿猱的叫声则是他进入森林时的伴奏。
"褰裳百泉里,一步一清心"中的"褰裳"意指提起衣摆,避免沾湿,这里形容诗人在有着百川奔流的山中行走,每一步都让他的心灵变得更加清澈。这表明了自然环境对人的心灵净化作用。
诗歌的后半部分"王子在何处,隔云鸡犬音。折麻定延伫,乘月期招寻"中的"王子"通常指贵族或友人,这里可能是指诗人远方的朋友。诗人通过问询对方的所在,同时提到隔着云层传来的鸡犬声响,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探寻之情。
最后一句"折麻定延伫,乘月期招寻"则是说诗人将要折断路边的麻苇,用以作为座垫,坐在那里等待着月光,以此确定方向,继续他的探寻旅程。这里的"延伫"意指长时间地坐着不动,显示出一种耐心和专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山水之间自由自在地追求精神寄托和内心平静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