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三年父不见,绵绵此恨方无极
出处:《走哭欧子建尊人》
明 · 李云龙
八年曾过清溪曲,一渡溪桥泪相续。
风吹澹圃柴门开,芳径无人鸟啼竹。
忆昔曾随杖履入,枫叶芦花秋可即。
长公觞客我公笑,醉归同卧茅堂侧。
读书堂前月满帘,犹记当年奉颜色。
方瞳鹤发今何在,冥漠游魂招不得。
溪花乱落溪水东,夜台自此无消息。
我今三年父不见,绵绵此恨方无极。
孤儿惟下吊孤儿,泪眼相看天为黑。
风吹澹圃柴门开,芳径无人鸟啼竹。
忆昔曾随杖履入,枫叶芦花秋可即。
长公觞客我公笑,醉归同卧茅堂侧。
读书堂前月满帘,犹记当年奉颜色。
方瞳鹤发今何在,冥漠游魂招不得。
溪花乱落溪水东,夜台自此无消息。
我今三年父不见,绵绵此恨方无极。
孤儿惟下吊孤儿,泪眼相看天为黑。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云龙所作的《走哭欧子建尊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思。
诗中以“八年曾过清溪曲,一渡溪桥泪相续”开篇,将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与情感的累积巧妙结合,通过“泪相续”三个字,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接着,“风吹澹圃柴门开,芳径无人鸟啼竹”两句,以自然景象的宁静与空寂,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忆昔曾随杖履入,枫叶芦花秋可即”回忆往昔与亲人共度的美好时光,枫叶与芦花的季节性意象,不仅勾勒出秋天的景色,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岁月的变迁。接下来,“长公觞客我公笑,醉归同卧茅堂侧”描述了与亲人欢聚的温馨画面,而“读书堂前月满帘,犹记当年奉颜色”则进一步强调了与亲人共度的读书时光,以及对亲人容貌的深刻记忆。
“方瞳鹤发今何在,冥漠游魂招不得”表达了对亲人离世的无奈与哀痛,将对逝者的思念推向高潮。“溪花乱落溪水东,夜台自此无消息”以自然界的景象变化,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与不可逆转,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亲人离去后生活的孤独与迷茫。
最后,“我今三年父不见,绵绵此恨方无极”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离世三年之久的深深哀悼与无法言说的痛苦。“孤儿惟下吊孤儿,泪眼相看天为黑”更是将这种哀伤与孤独感推向极致,以孤儿的形象自比,表达了对失去亲人的极度悲痛与无助。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巧妙运用,以及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深沉哀婉的氛围,充分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