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房伯仲十,独予登七旬
出处:《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 其二》
宋末元初 · 方回
昔闻老莱子,希年奉慈亲。
佯作小儿啼,斓斑綵衣身。
事有异天壤,予生何不辰。
三岁丧吾父,万里南海滨。
先君四难弟,今皆为古人。
五房伯仲十,独予登七旬。
道路谩奔走,灯火徒苦辛。
此诗比蓼莪,一吟一伤神。
佯作小儿啼,斓斑綵衣身。
事有异天壤,予生何不辰。
三岁丧吾父,万里南海滨。
先君四难弟,今皆为古人。
五房伯仲十,独予登七旬。
道路谩奔走,灯火徒苦辛。
此诗比蓼莪,一吟一伤神。
注释
昔闻:过去听说。老莱子:古代孝子。
希年:年迈。
慈亲:慈祥的母亲。
佯作:假装。
斓斑綵衣:色彩斑斓的衣服。
事有异:世间差异大。
天壤:天地之别。
予生:我的一生。
何不辰:为何命运不佳。
三岁丧吾父:三岁时父亲去世。
万里南海滨:遥远的南海边。
先君:已故的父亲。
四难弟:四位叔伯。
皆为古人:都已经过世。
五房伯仲:五个兄弟。
十:众多。
独予:只有我。
七旬:七十岁。
道路谩奔走:在世间辛苦奔波。
灯火徒苦辛:灯火下独自辛苦。
蓼莪:《诗经》中的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思念和哀伤。
一吟一伤神:每次吟诵都令人感伤。
翻译
从前听说老莱子,年迈还侍奉双亲。假装孩童般哭泣,身上穿着斑斓彩衣。
人间事有天壤之别,我为何命运多舛。
三岁丧父,我流浪到遥远南海边。
父亲四位兄弟,如今都已成古人。
家中兄弟众多,唯我已届古稀之年。
奔波劳碌于世道,灯火下辛苦无尽。
此诗如《蓼莪》哀歌,每吟诵都令人心痛。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沧桑的诗篇。诗人以七旬之年,对过往的人生经历进行反思,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个人的不易。
"昔闻老莱子,希年奉慈亲。佯作小儿啼,斓斑綵衣身。事有异天壤,予生何不辰。" 这几句诗通过对古代老莱子的引用,表达了对父母的孝顺之情,同时也透露了诗人早年丧父的不幸遭遇。
"三岁丧吾父,万里南海滨。先君四难弟,今皆为古人。" 这里的“三岁丧吾父”凸显了诗人的不幸童年,而“万里南海滨”则可能是对远离故土的无奈感受。“先君四难弟”暗示着家族的艰辛历史,“今皆为古人”则是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感。
"五房伯仲十,独予登七旬。道路谩奔走,灯火徒苦辛。" 这里诗人提到了家族中其他兄弟的状况,以及自己能够活到七旬的幸运与孤单。"道路谩奔走,灯火徒苦辛"则描绘了诗人一生中不断的努力与艰难。
"此诗比蓼莪,一吟一伤神。" 这最后两句通过对《诗经·蓼莪》中的意境的呼应,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之深切,每当吟诵这类诗篇时,都会感到心灵的震撼。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生命历程的回顾和反思,以及对家族历史的点滴提及,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