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入江西社,心传肘后方
出处:《送彭元忠司户二首 其一》
宋 · 杨万里
触热能相访,言归有底忙。
百闻才半面,一别又三湘。
诗入江西社,心传肘后方。
木天须此士,丹笔校官黄。
百闻才半面,一别又三湘。
诗入江西社,心传肘后方。
木天须此士,丹笔校官黄。
注释
触热:即使天气炎热。相访:相互拜访。
底忙:非常忙碌。
百闻:多次听说。
半面:只见过一面。
三湘:湖南的别称,泛指江南地区。
江西社:江西诗社。
肘后方:古代医学书籍,常随身携带以备急用。
木天:比喻高洁的人或才子。
丹笔:比喻文采斐然或重要的笔墨工作。
校官黄:校对官府公文的官员。
翻译
在炎热中也能相互探访,说要回去却总有忙碌的事情。虽然多次听说,但只见过一面,现在又要分别,各自前往三湘之地。
我的诗作进入了江西诗社,内心深处传承着医书《肘后备急方》的智慧。
木天需要这样的才子,用丹青之笔,校对官府的文献黄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送彭元忠司户二首》中的第一首。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与彭元忠关系亲近,能够随时相聚,但当彭元忠要离开时,诗人却显得很忙碌,只能匆匆道别。"百闻才半面,一别又三湘"表达了朋友即将分别,自己又只能在短暂的时间内与之告别,感慨万分。
"触热能相访,言归有底忙"这两句反映出诗人和彭元忠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对朋友离去的无奈。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个人的忙碌生活状态。
"诗入江西社,心传肘后方"则表达了诗人将自己的情感通过诗歌传递给远在江西的朋友,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期待,希望彭元忠能够在未来某个时刻回忆起这段友情。
最后两句"木天须此士,丹笔校官黄"中,“木天”可能指的是一个地方或是时间的隐喻,而“丹笔校官黄”则是说彭元忠拥有着重要的职位和地位,并且在其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诗人以此来赞扬朋友的才华和贡献。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的深刻表达,以及对朋友离去后的不舍与期待,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细腻情感和深厚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个人的文学修养和艺术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