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师脱浮玉,振锡来云居
出处:《云居勤老以书见邀不果往戏作此颂寄之》
宋 · 李纲
吾师脱浮玉,振锡来云居。
江边波浪已远去,山顶风雷应晏如。
我来问津师草草,咫尺云岑怅难到。
师既拗折柱杖不出山,我亦把定缰绳不下道。
试将此意示丛林,抚掌呵呵同绝倒。
江边波浪已远去,山顶风雷应晏如。
我来问津师草草,咫尺云岑怅难到。
师既拗折柱杖不出山,我亦把定缰绳不下道。
试将此意示丛林,抚掌呵呵同绝倒。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名为《云居勤老以书见邀不果往戏作此颂寄之》。诗中描绘了诗人与云居勤老之间的互动,充满了禅机与幽默。
首句“吾师脱浮玉,振锡来云居”描绘了云居勤老的形象,他如同脱俗的玉石,手持锡杖,从云居之地而来,隐含着超凡脱俗之意。接着,“江边波浪已远去,山顶风雷应晏如”,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表现了云居之地的宁静与超然。
“我来问津师草草,咫尺云岑怅难到”表达了诗人想要探访云居勤老的愿望,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心中充满遗憾与惆怅。接下来,“师既拗折柱杖不出山,我亦把定缰绳不下道”则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双方虽有隔阂,但彼此之间仍保持着尊重与理解的态度。
最后,“试将此意示丛林,抚掌呵呵同绝倒”以诙谐的方式,邀请其他僧侣一同欣赏这番情景,共同发出会心的笑声,寓意着在佛法的智慧中,一切障碍皆可化解,达到心灵的和谐与解脱。
整首诗以轻松幽默的笔触,探讨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