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栊雕宇贮豪士,此岂有意矜吾民
出处:《题赵致道茅斋》
宋 · 高斯得
三百年前茅屋歌,谁其继者茅斋铭。
杜陵忧世何其切,鹤山观物何其精。
两诗妙处均不朽,吾能合异融其真。
绮栊雕宇贮豪士,此岂有意矜吾民。
从来大庇天下手,乃在茅栋茨檐人。
请君观铭验吾德,复来歌义充吾仁。
庶几体用归一贯,二老可作当欣欣。
杜陵忧世何其切,鹤山观物何其精。
两诗妙处均不朽,吾能合异融其真。
绮栊雕宇贮豪士,此岂有意矜吾民。
从来大庇天下手,乃在茅栋茨檐人。
请君观铭验吾德,复来歌义充吾仁。
庶几体用归一贯,二老可作当欣欣。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茅屋歌:古代一首关于茅屋的诗。继者:接续者。
杜陵:指杜甫,唐代诗人。
切:深切。
鹤山:可能指宋代诗人杨万里。
精:精细。
妙处:诗歌的美妙之处。
融:融合。
绮栊雕宇:华丽的房屋。
豪士:杰出人物。
矜:夸耀。
大庇天下手:庇护天下的大手笔。
茅栋茨檐人:居住简陋的人。
观铭:观看铭文。
验吾德:检验我的品德。
复来:再次。
充吾仁:充实我的仁爱。
庶几:或许。
一贯:合一。
欣欣:欣慰的样子。
翻译
三百年前的茅屋之歌,后继者又有谁能铭刻铭记。杜陵先生忧虑世间何其深切,鹤山先生观察万物何其精细。
两首诗的奇妙之处都将永垂不朽,我能够融合差异,揭示其真实价值。
华美的房屋藏着豪杰之士,这难道是为了夸耀我们的百姓吗?
自古以来,真正庇护天下人的,往往是那些住在茅屋简陋之人。
请您阅读铭文验证我的品德,再以诗歌表达正义来充实我的仁爱。
或许能使体悟与实践合一,两位先贤会为此感到欣慰。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高斯得的《题赵致道茅斋》诗,通过对三百年前茅屋歌的追溯和对赵致道茅斋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关怀与自然观察的深刻洞察。首句“三百年前茅屋歌”开启历史的回溯,暗示了茅屋文化的历史传承;“谁其继者茅斋铭”则引出赵致道及其作品,期待后人能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
诗人接着将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与赵致道的精细观察相提并论,赞扬他们诗歌中的艺术价值和人文精神。“两诗妙处均不朽”表达了对前贤成就的敬仰,也寄寓了对赵致道茅斋铭的期许。诗人认为,真正的豪杰并非居住华屋,而是能以茅屋为家,关心民生疾苦,“绮栊雕宇贮豪士,此岂有意矜吾民”,揭示了高尚品格的内涵。
最后,诗人强调“从来大庇天下手,乃在茅栋茨檐人”,表达出对公正与仁爱的追求,希望读者通过茅斋铭来检验自己的品德,并以诗歌传播仁爱之道。结尾“庶几体用归一贯,二老可作当欣欣”寄寓了诗人对茅斋铭与诗歌合一的理想,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赵致道的茅斋,更寓含了诗人对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的深沉思考,体现了宋代理学与文学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