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室何关终古事,此中惆怅复谁知
出处:《馀思》
明 · 郭之奇
或歌或罢有馀思,不可如何赋远而。
日月惊心成老大,风云逼眼动愁悲。
人间美景当头错,山背烟容觌面欺。
斗室何关终古事,此中惆怅复谁知。
日月惊心成老大,风云逼眼动愁悲。
人间美景当头错,山背烟容觌面欺。
斗室何关终古事,此中惆怅复谁知。
鉴赏
这首诗名为《馀思》,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诗中情感深沉,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
首联“或歌或罢有馀思,不可如何赋远而”开篇即道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在歌声或停止之时,心中仍留有余韵,却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这种情感的深远与复杂。这里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无法预知的忧虑。
颔联“日月惊心成老大,风云逼眼动愁悲”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随着岁月的流逝,日月更替,诗人不禁感叹自己已步入老年,内心充满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惊惧和对生命短暂的哀愁。风云变幻,不仅映照出自然界的无常,也象征着人生道路的多变与挑战,激发了诗人的忧郁之情。
颈联“人间美景当头错,山背烟容觌面欺”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面对人间的美景,诗人似乎错失了什么,而山后的烟云却在眼前欺瞒,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以及对失去的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惋惜。
尾联“斗室何关终古事,此中惆怅复谁知”收束全诗,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即使在狭小的斗室之中,面对终古不变的事物,心中的惆怅与悲伤又有谁能理解呢?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自我情感的深刻洞察与对他人难以共情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美好与遗憾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复杂情感世界中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