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螭魅之躨触,见醉乡之城郭
出处:《荔支绿颂》
宋 · 黄庭坚
王墙东之美酒,得妙用于六物。
三危露以为味,荔支绿以为色。
哀白头而投裔,每倾家以继酌。
忘螭魅之躨触,见醉乡之城郭。
扬大夫之拓落,陶徵君之寂寞。
惜此士之殊时,常生尘于尊勺。
三危露以为味,荔支绿以为色。
哀白头而投裔,每倾家以继酌。
忘螭魅之躨触,见醉乡之城郭。
扬大夫之拓落,陶徵君之寂寞。
惜此士之殊时,常生尘于尊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王墙东:可能指某个地方或主人。妙用:巧妙地运用。
六物:指六种食材。
三危露:可能指某种珍贵的露水。
荔支绿:荔枝叶的绿色。
裔:远方,异国。
螭魅:古代传说中的怪兽。
醉乡:比喻忘忧之地。
扬大夫:指扬雄,西汉文学家。
拓落:落魄,失意。
陶徵君:指陶渊明,东晋诗人。
殊时:不合时宜的时代。
尊勺:酒杯。
翻译
王墙东的美酒,奇妙地融入六种食材。以三危山的露水为风味,以荔枝叶的绿色为色泽。
哀叹白发人远离故乡,常常倾尽家财来续饮。
忘却妖魅的侵扰,只看见醉乡的城郭。
怀念扬雄的落魄,陶渊明的孤寂。
惋惜这些士人在不合时宜的时代,常在杯中生出尘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荔支绿颂》,通过对美酒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风味和色泽。"王墙东之美酒"开篇即点出酒的珍贵,"三危露以为味,荔支绿以为色"则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将酒的味道比作三危之地的甘露,颜色比喻为荔枝的翠绿,形象生动。诗人接着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哀白头而投裔,每倾家以继酌",感叹岁月催人老,常常不惜倾尽家财来换取片刻的欢愉。"忘螭魅之躨触,见醉乡之城郭"进一步描绘了醉酒后的忘我状态,仿佛进入了仙境。
诗人又借古人杨大夫和陶徵君的典故,表达对他们的敬仰和羡慕,"扬大夫之拓落,陶徵君之寂寞",暗含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惋惜这样的美好时光在现实中难以长久,"惜此士之殊时,常生尘于尊勺",流露出淡淡的忧郁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通过酒这一媒介,寓言人生百态,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