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岭头云,未尽登临意
出处:《平翠阁》
宋 · 陈师道
我家山水间,耳目厌华丽。
闻道浙西山,经年通梦寐。
从为远游客,忘却归来计。
欲买湖上田,谢绝人间世。
湖山多变态,横斜光景异。
随山转朱阁,临顾穷幽邃。
惟有宣公楼,浮空堆乱翠。
疑是水仙人,临墙露高髻。
道人迹爱山,朝昏阅终岁。
最爱烟雨中,半掩青罗袂。
我来悲岁晚,风霜扫昏翳。
不见岭头云,未尽登临意。
闻道浙西山,经年通梦寐。
从为远游客,忘却归来计。
欲买湖上田,谢绝人间世。
湖山多变态,横斜光景异。
随山转朱阁,临顾穷幽邃。
惟有宣公楼,浮空堆乱翠。
疑是水仙人,临墙露高髻。
道人迹爱山,朝昏阅终岁。
最爱烟雨中,半掩青罗袂。
我来悲岁晚,风霜扫昏翳。
不见岭头云,未尽登临意。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山水间:居住的山水环境。厌华丽:对华丽感到厌倦。
浙西山:指某个具体的浙江西部山脉。
经年:整年。
远游客:远方的游子。
忘却归来计:忘记回家的念头。
湖上田:湖边的田地。
人间世:尘世。
湖山多变态:湖光山色变化多端。
横斜光景异:光影交错,景色奇异。
宣公楼:一座楼阁。
堆乱翠:像一堆堆绿色。
水仙人:神话中的仙女。
高髻:高高的发髻。
道人:修道之人。
朝昏:早晚。
阅终岁:度过一年。
烟雨中:在烟雨之中。
青罗袂:青色的罗衣袖。
悲岁晚:感叹岁月已晚。
风霜扫昏翳:风霜洗净了昏暗。
岭头云:山岭上的云雾。
登临意:游览的心情。
翻译
我居住在山水之间,耳朵和眼睛已厌倦了繁华华丽。听说浙西的山川,整年都出现在我的梦境中。
我曾是个远方的游子,甚至忘记回家的打算。
渴望买下湖边的田地,以此远离尘世的纷扰。
湖光山色变化万千,光影交错,景象奇特。
随着山势,朱红色的楼阁蜿蜒,俯瞰幽深之处。
只有宣公楼,像一堆堆乱翠浮在空中。
仿佛水仙仙子,靠墙而立,露出高高的发髻。
道人喜爱山林,早晚在此度过一年又一年。
最喜欢的是烟雨朦胧中,湖面半遮着青罗衣袖。
我来到这里感叹岁月已晚,风霜洗净了昏暗。
未能见到岭头的云雾,心中的游览之意并未消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师道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他厌倦了尘世的繁华,心向浙西的山水,甚至梦想着在那里度过经年。他渴望远离喧嚣,购置湖畔田地,完全融入自然之中。湖光山色变化无穷,阁楼随山势蜿蜒,宣公楼如堆翠般浮于空中,仿佛水仙仙女临窗而立。诗人喜欢在山中度过朝夕,尤其享受烟雨蒙蒙中的宁静,青罗衣裳半遮,增添了几分诗意。
诗人感叹岁晚风霜,但仍不愿放弃登高望远的兴致,期待能再见岭头云雾,以抒发未尽的游兴。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深深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