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三万夕,款曲度残零
出处:《九月十四日自寿 其一》
宋 · 释居简
九月明朝望,思亲到鹡鸰。
不曾生日醉,未必死时醒。
有命羞同甲,无钱喜放丁。
六千三万夕,款曲度残零。
不曾生日醉,未必死时醒。
有命羞同甲,无钱喜放丁。
六千三万夕,款曲度残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的《九月十四日自寿(其一)》。诗中以九月十四日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
首句“九月明朝望”点明了时间背景,九月的早晨,诗人站在窗前,遥望着即将到来的一天,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思考。接着,“思亲到鹡鸰”,通过描述对亲人的思念,引出了对亲情的深刻感悟。鹡鸰是一种象征着兄弟情深的鸟类,这里借以表达诗人对兄弟之情的怀念。
“不曾生日醉,未必死时醒。”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他认为,人们在庆祝生日时往往过于狂欢,而到了生死关头却可能清醒过来,意识到生命的宝贵。这种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有命羞同甲,无钱喜放丁。”这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反思。他以“同甲”(即同一年出生的人)为例,指出在社会中,财富与地位往往决定了人们的命运,而那些没有财富的人,即使在节日里也能感到快乐,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态度。
最后,“六千三万夕,款曲度残零。”这两句总结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诗人用“六千三万夕”来比喻生命的有限,暗示每个人的生命都将在某个时刻结束。而“款曲度残零”则表达了对生命最后阶段的平静接受,以及对生活的深情回顾。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亲情、社会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