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慰蝉鸣柳,俄看雪间梅
出处:《荆门上张丞相》
唐 · 孟浩然
共理分荆国,招贤愧不材。
召南风更阐,丞相阁还开。
觏止欣眉睫,沈沦拔草莱。
坐登徐孺榻,频接李膺杯。
始慰蝉鸣柳,俄看雪间梅。
四时年籥尽,千里客程催。
日下瞻归翼,沙边厌曝鳃。
伫闻宣室召,星象列三台。
召南风更阐,丞相阁还开。
觏止欣眉睫,沈沦拔草莱。
坐登徐孺榻,频接李膺杯。
始慰蝉鸣柳,俄看雪间梅。
四时年籥尽,千里客程催。
日下瞻归翼,沙边厌曝鳃。
伫闻宣室召,星象列三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共理:公正治理。分荆国:划分疆土。
愧不材:自感才能不足。
召南风:南方的文化风气。
阐:发扬。
丞相阁:丞相府。
开:重新开放。
觏止:遇见。
欣眉睫:喜悦在眼前。
沈沦:困境。
拔草莱:提拔人才。
徐孺榻:徐孺子的榻。
李膺杯:与李膺共饮。
蝉鸣柳:夏日蝉鸣。
雪间梅:冬日梅花。
年籥:四季更替。
客程:旅程。
归翼:归乡的翅膀。
曝鳃:鱼儿曝晒。
宣室召:朝廷征召。
翻译
公正治理国家,我深感才疏德薄难以招揽贤才。在召南之地,风雅之事更加彰显,丞相府邸重新开放。
遇见贤士,喜悦之情如同近在眼前,从困境中提拔他们。
坐在徐孺子的榻前,常与名士李膺畅饮。
初时只觉蝉鸣柳色带来安慰,不久又见冬雪中梅花绽放。
四季更迭,长途旅程催促着我前行。
日落时分,期盼归乡,海边的鱼儿也厌倦了曝晒。
期待着朝廷的征召,如星辰排列在三公之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返回故乡的场景,充满了对家乡的深情和对朋友的眷恋。开篇“共理分荆国,招贤愧不材”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未能为国家出力而感到自责的心情,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于人才选拔的关心。
"召南风更阐,丞相阁还开"则是对自然环境和官府建筑的描写,南风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而“丞相阁”则是指高级官员的居所,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即将回到自己的官邸。
接下来的"觏止欣眉睫,沈沦拔草莱"写出了诗人在与朋友欢聚时的喜悦心情,“觏止”意指停止或结束,而“沈沦”则是深远的意思,这里可能是在形容时间的流逝。
"坐登徐孺榻,频接李膺杯"则继续描绘了诗人与朋友欢聚的情景,通过对座椅和酒杯的描述,展现出一种温馨而亲切的氛围。
"始慰蝉鸣柳,俄看雪间梅"这两句则是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春天的蝉鸣声和冬日雪中的梅花,都成为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表现了他对于四季变化的观察与感受。
"四时年籥尽,千里客程催"则转而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旅途匆匆的担忧,“四时”指的是一年四季,而“千里客程”则是长途跋涉的旅人,这里的诗意深沉。
最后两句"日下瞻归翼,沙边厌曶�鳃"表达了诗人对于日落后的归家之情和对自然景观的感慨,而“星象列三台”则是对夜空中星辰的描绘,可能隐喻着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期盼。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人际交往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