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梦将衣共短,卷中诗与发同新
出处:《秋夕旅馆言事》
宋 · 赵湘
一点孤灯万里身,离肠曾搅九回频。
梧桐自管秋来雨,蟋蟀谁妨夜后人。
枕上梦将衣共短,卷中诗与发同新。
江边但厌携琴去,明月西风满路尘。
梧桐自管秋来雨,蟋蟀谁妨夜后人。
枕上梦将衣共短,卷中诗与发同新。
江边但厌携琴去,明月西风满路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孤灯:形容灯光微弱,象征孤独。九回:形容次数多,这里指离别之情反复多次。
梧桐:秋天常见树种,象征凄凉。
妨:打扰,妨碍。
枕上梦:睡梦中。
发同新:形容白发新生,暗示时光流逝。
厌:厌恶,此处表示不愿。
明月西风:自然景象,常引申为寂寥或思乡之情。
翻译
一盏孤灯照万里,离别之情反复牵动。梧桐叶落知秋雨,夜晚的蟋蟀声打扰了谁。
梦中与衣共短,书中诗篇与白发生新。
只愿远离尘世,携琴独往江边,只有明月和西风作伴。
鉴赏
这首宋代赵湘的《秋夕旅馆言事》描绘了诗人在旅馆中孤独度秋的情景。首句“一点孤灯万里身”,以孤灯和远方的距离,渲染出诗人身处异乡的寂寥。"离肠曾搅九回频",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愁肠百结,难以排遣。
接下来的两句,“梧桐自管秋来雨,蟋蟀谁妨夜后人”,通过自然景象进一步烘托出秋夜的凄凉,梧桐雨声和蟋蟀鸣叫都成了诗人孤独无眠的陪伴。"枕上梦将衣共短,卷中诗与发同新",写诗人借梦境寻求一丝慰藉,读书以消磨时光,连头发也似乎因翻书而添新意。
最后两句,“江边但厌携琴去,明月西风满路尘”,诗人表达出对归乡的渴望,宁愿放弃携带琴弦,只愿在江边漫步,任凭明月西风和尘土满路,都比此刻的旅馆生活更为自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旅居他乡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